ECMO是患者救命稻草?醫生:僅是體外生命支持技術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1-2-5 打印內容
本輪河北疫情中,截至2021年1月24日,河北醫大二院派駐胸科醫院的醫護團隊已有80多人,除了重癥醫學科,還有急診、心血管、內分泌、婦產、神經內科等科室成員。同為定點救治醫院的石家莊人民醫院,也由60多人組成的四川援冀醫療隊接管。根據報道,武漢疫情中赫赫有名的“重癥八仙”中,有5人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到達石家莊,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北京朝陽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童朝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康焰等。
崔曉磊說,在胸科醫院,每天上午,國家專家組都會開病情討論會,下午是國家級“遠程線上會”。杜斌、童朝暉天天都來查房,醫院對新冠肺炎重癥、危重癥患者實行“一人一團隊”“一人一方案”的救治策略。藥能隨時調到,專家能隨時到場。ECMO小組每4小時換班一次,交接班時在專家群里更新患者最新狀況,病情討論隨時進行,決策共同制定。
同時負責3例ECMO上機患者,崔曉磊覺得壓力很大,但依托這樣的醫療團隊,他有“底氣”。在重癥病區,崔曉磊見到了不少“去年一起并肩戰斗的朋友”,事實上,據他觀察,即使是從未合作過的各醫院醫護人員,交流起來也沒有任何障礙,“我們的目標太一致了”。
醫生唯一想的就是救人
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大都有呼吸窘迫的癥狀。在臨床實踐中,醫生通常會讓患者調整到“俯臥位”,改善“通氣”。
然而,上了ECMO之后切換俯臥位,患者嘴里有氣管插管、牙墊,醫護人員的操作再小心,也難防止這些裝置碰傷患者的舌部和口腔黏膜,造成出血。問題是,ECMO通常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確保血液通暢,一旦患者受傷,止血很難。再比如,新冠肺炎會讓患者出現應激性消化道潰瘍,而抗凝血藥物則會導致這些潰瘍出血。
崔曉磊無法忘記那些“駭人”的景象。患者失去意識,身上插著各種導管,在漫長的鎮靜狀態下,經歷包括出血在內的一系列劫難。一位醫生曾在網上寫道,“當年參加ECMO培訓,講臺上的老師說,如果我快要死了,請別給我上ECMO,讓我死得體面些”。也有一些人質疑,目前ECMO在新冠肺炎危重癥救治中廣泛使用,“真的都有必要嗎?”“是不是為了統計數字好看,先用技術續命,患者核酸轉陰后再下機、再死亡,就不用計入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了?”
“我目前沒看到這樣的案例。”崔曉磊說,“救治是嚴格按照醫療規范進行的。”
周晨亮則回應稱,“把這個技術用上去絕對沒錯”。在他看來,“(新冠肺炎)危重癥病人不能死”這確實是個“政治任務”,不能簡單地只考慮醫療行為。我們是要舉國家之力,不遺余力減少死亡率,做到“生命至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