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是患者救命稻草?醫生:僅是體外生命支持技術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1-2-5 打印內容
在他看來,這項技術既能救人,又存在“高創傷、高消耗、高并發癥”的問題,能不能用,該不該用,用上之后如何管理,不僅考驗醫療團隊的專業水準,也是一道“社會性問題”。
當下的ECMO技術主要有兩種應用,簡單來說,VV-ECMO代替肺功能,VA-ECMO代替心肺功能。但它本身不能“治病”。
以新冠肺炎為例,當病毒使患者的肺喪失功能,無法給紅細胞供氧時,可以應用ECMO技術,將患者的靜脈血抽出,在體外儀器內完成氧合,再輸回體內,但“肺炎”不會因此治愈;當患者的心臟不能支持血液循環時,ECMO可以暫時代勞,但不能消除使心臟喪失功能的病因。
“它只是一項支持手段,為治療原發病爭取時間。”崔曉磊說,在它維持患者生命的同時,醫生可以去治病,“有些疾病能治愈,但要求患者的生命維持足夠的時間。”
據他介紹,根據國際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LSO)發布的指南和專家共識,ECMO的適應癥主要有各種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梗、暴發性心肌炎、心肌病、心外手術和心臟移植等,還有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比如重癥肺炎、溺水等。
有適應癥,只是評估上不上ECMO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看原發病是否可逆”。也就是說,在ECMO維持生命期間,患者的原發病有沒有可能治愈。如果沒有可能,上機就沒有意義。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在2020年12月發布的一份共識中說,惡性腫瘤、不可復性腦損傷、嚴重的不可逆性多臟器損害等是ECMO技術的“絕對禁忌癥”。
2020年1月,針對武漢當時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指導性的診療方案。目前已更新到第8版。在“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條目下,增加了細化ECMO啟動時機的內容,使用呼吸機情況下的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動脈血酸堿度、合并心源性休克和心臟驟停等,都是醫生應該考慮的因素。診療方案中還標明,“符合ECMO指征,且無禁忌癥的危重型患者,應盡早啟用ECMO”。
“呼吸機用到極致了,無效,才考慮ECMO。”在重癥醫學科工作多年的周晨亮解釋,“但從第8版方案上看,應用這個技術的門檻不算高。”2020年武漢抗疫期間政府對新冠肺炎患者實行免費治療。在某種意義上,這項政策消除了ECMO用于新冠肺炎危重癥病例的另一道門檻。
重癥醫學領域流傳著一句話:“ECMO一響,黃金萬兩。”除了儀器和耗材昂貴,ECMO上一次機,就需要一支專業的醫護團隊全程管理。“開機六七萬元,換耗材四五萬元,平均一天花費一兩萬元”是“均價”。在日常的醫院急診科和重癥監護室,這個費用不是每一名“符合指征”的患者都能承受。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