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仿制藥涅槃重生!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1-18 打印內容
郭新峰:目前“289”品種一致性評價整體推進較慢,市場紅利釋放不足,對企業吸引動力減弱,或許讓企業主動申請品種延遲的方式更為妥當。
臨床用藥監管與支付方式改革促進仿制替代
醫藥觀察家:在促進仿制藥替代使用方面,4月《意見》和此次《方案》都提出加大對臨床用藥監管力度,《方案》還要求2019年6月底前制定《醫療機構藥物合理使用考核管理辦法》,這是否能從根本上杜絕醫生開高價原研藥,進而促進仿制藥替代使用?
郭新峰:《醫療機構藥物合理使用考核管理辦法》能最大限度保證以價換量、招采合一的“4+7”成果,提高通過一致性評價仿制藥對非一致性評價仿制藥和原研藥的替代率,同時也能兼顧患者選擇權和保障藥品可及性。期待衛健委能盡快制定細則,減少醫生處方抵抗,讓通過一致性評價仿制藥的普及與替代惠及更多患者,不讓《我不是藥神》式的悲劇再發生。
林子榮:《方案》提出全面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及時干預不合理用藥,制定《醫療機構藥物合理使用考核管理辦法》。這些舉措雖然可以減少高價原研藥的使用量,但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醫生開高價原研藥,因為現在一致性評價的效果沒有完全得到醫生、患者甚至醫藥企業完全發自內心的認可,這種信心的建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宋建峰:我覺得目前制度下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全面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及時干預不合理用藥,對于臨床上用仿制藥替代原研藥會起到一定效果,
醫藥觀察家:在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全面推進建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逐步減少按項目付費;鼓勵探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方式。這是否有利于促進仿制藥替代使用?
林子榮:新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落實“三醫”聯動的重要一環,無疑會深刻影響醫藥行業,通過醫保藥品支付標準引導措施,逐步實現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與原研藥按相同標準支付。在全面推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地區以及已制定醫保藥品支付標準的地區,允許公立醫院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聯合帶量、帶預算采購。原來我們把仿制藥當創新藥在推動,從長遠來看很難,按國際慣例,普通仿制藥價格就是原研藥的5%—6%。帶量采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在中國沒有藥品“專利斷崖”的這種現象逐步消失,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取代原研藥。當然,如果原研藥愿意大幅度降價,我們也是歡迎的,在專利期的進口抗癌藥價格國家談判就是很好的實踐,讓老百姓能大幅降低用藥成本。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