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改變就醫購藥習慣 影響醫藥流通格局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8-10-26 打印內容
肖凌飛認為,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下,電商作為零售渠道支柱之一的地位已經不可辯駁了,雖然受政策影響現階段占比較小,但零售商品的電商化進程是不可逆的,任何妄圖封閉、拒絕、控制渠道而抵抗電商的行為,都是可笑和不智的。這就好比汽車代替馬車,觸屏代替按鍵一樣,這是技術的變革,也是消費需求的升級。
特別是對于90后用戶群體來說,他們本來就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天然對電商有好感,習慣了生活處處互聯網化,未來會成為醫藥電商的主力購買人群。
“所以電商對于OTC產品的機會是不言而喻的。一個全新的渠道,一群全新的消費者,一種全新的銷售模式,這意味著洗牌,意味著差距的縮小,意味著彎道超車的機會。”肖凌飛說。
當然,機會與挑戰是并存的。OTC廠商擁抱電商渠道,需要掌握電商玩法、積累電商資源,尤其是要轉變心智——不要總覺得電商是在搶奪客流,是左手倒右手,電商是整個社會消費習慣的轉變,OTC廠商應該做的是擁抱和接受,通過自我變革和進化去適應電商化進程。
互聯網醫療會重塑藥品流通格局嗎?
前面提到的主要是OTC藥物市場的一些變化,實際上,隨著“互聯網醫療新政”的出臺,影響范圍將擴大到處方藥領域。
“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規定,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可以為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線開具處方。在線開具的處方必須有醫師電子簽名,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從患者的角度看,此前一個慢性病患者續方需要到醫院重新排隊、掛號,耗費時間,并造成醫生資源的緊張。通過互聯網問診+電子處方的形式,能夠免去患者醫院掛號流程,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而藥品也可以通過醫藥電商、零售藥店、O2O多種渠道獲得,不僅符合監管要求,也會為患者帶來直觀便利。
目前,“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的模式已經在全國鋪開,從承接方式看,主要有線上醫藥電商、線下零售藥店兩種,不僅企業層面的嘗試較為豐富,醫保、藥監等部門也給予了充分的支持。
如微醫啟動的“互聯網醫院+藥店” 合作計劃,合作藥店通過登錄烏鎮互聯網醫院藥店系統,便可為會員提供精準預約、遠程診療、電子處方等服務,藥店直接升級為虛擬診所。目前微醫藥診店平臺已經接入超過2萬家藥店,日均服務量近5萬人次。
更有吸引力的是互聯網醫院和醫藥電商結合的“醫+藥”模式,目前發展較快的幾家互聯網醫院如微醫、好大夫、春雨都在積極補足“藥”的部分;醫藥電商選擇的則是通過自建、合作的方式進入互聯網醫療領域,如健客收購、自建醫院、拿下互聯網醫院牌照,1藥網、七樂康等也有自己的互聯網醫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