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改變就醫購藥習慣 影響醫藥流通格局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8-10-26 打印內容
“我們想知道,在互聯網醫療趨勢之下,患者的就醫購藥行為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們該怎么做,才能應對變化,達成增長。”這是“互聯網醫療新規”出臺之后,某外資藥企OTC藥物部門負責人希望動脈網能為其解答的問題。
該負責人的問題實際上體現了醫藥行業對互聯網醫療發展的一些“焦慮”,互聯網醫療徹底改變了就醫購藥的方式和習慣,對于相對“傳統”的藥企而言,要弄清楚互聯網醫療的趨勢并不容易,很多時候只能被動應對。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業態中,與藥企關系最大的兩類是互聯網醫院和醫藥電商,前者讓常見病、慢性病的復診在線上完成成為可能,緊隨而至的是長期、巨大的用藥需求;后者發展多年,已經成為OTC藥物重要的渠道。而互聯網醫院和醫藥電商的融合趨勢,更是指向了處方藥網售的廣闊市場。
“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將給藥物流通零售帶來哪些影響,互聯網營銷模式、醫藥電商渠道的特點是什么,藥企如何利用創新營銷方式實現增長,掘金機會在哪?
本篇文章中,動脈網(微信:vcbeat)將以OTC藥物市場為切入點,剖析行業變化。
OTC藥物天然適合互聯網渠道營銷、流通
由于有“禁止處方藥網售”紅線,在很長一段時間里,OTC藥物撐起了醫藥電商的基本盤,OTC藥物占到醫藥電商藥品品類的80%以上,貢獻了一半以上的收入。
要理解OTC藥物為何能在醫藥電商渠道有這種“優異”表現,需要了解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差別。國內藥物監管大致有三個階段,1996年之前沒有嚴格區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1996年開始探索實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2000年,中國正式實行藥品分類管理制度。
按照規定,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非處方藥不需要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即可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
處方藥只準在專業性醫藥報刊進行廣告宣傳,非處方藥經審批可以在大眾傳播媒介進行廣告宣傳,這就讓非處方藥(OTC)有更多營銷創新的空間。
傳統模式下,處方藥銷售渠道以醫療機構為主,通過招標采購方式進院。OTC產品則主要通過零售藥店銷售,有代理、品牌控銷以及大流通幾種方式。這三種銷售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于渠道把控力以及品牌力度。企業之所以選擇不同的銷售方式,原因在于資源掌控能力和品牌推廣能力不同,例如零售團隊能力強、品牌投入大、渠道掌控力強的公司,基本選擇的是品牌控銷模式。
OTC主要暢銷品類
資料來源: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動脈網
藥飛科技創始人肖凌飛長期從事醫藥營銷創新、渠道創新工作,他告訴動脈網,OTC類產品,如何利用創新營銷,如何借助互聯網營銷一直是很多工業企業頭疼的問題。因為過去工業企業營銷的方式比較粗暴,大部分企業對市場和品牌不夠重視,甚至連成建制的品牌市場部門都沒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