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藥裝備耗材產業迎來投資新機遇
作者:中國醫藥網 來源:中國醫藥網 2022-7-23 打印內容
細胞制備集成化 分散式生產需要大規模的無菌生產車間,成本較高,而集成化細胞制備裝備可以用一個設備基本覆蓋全部步驟,可以有效降低制備成本。如德國美天旎開發的CAR-T細胞制備設備 CliniMACS Prodigy,能夠整合包括T細胞分離、轉導、激活、富集等所有功能,實現細胞制備集成化。
生產大規模化?隨著CGT藥物需求逐漸增加,病毒載體的生產需求大幅提升。病毒載體是CGT藥物的生產瓶頸,但其可以實現規;a。也正因如此,目前超過一半的基因治療公司已將病毒載體生產方式從傳統貼壁培養發展為懸浮培養。
本土相關企業國際競爭力有望提升
近年來,我國新興生物技術持續突破。全球醫藥智庫信息平臺Informa發布的《2022年醫藥研發趨勢年度分析》顯示,按照研發管線數量排名,2022年全球前25名的醫藥公司中首次出現兩個總部位于中國的企業。其中,恒瑞以89個管線數量排第16名,相較上年上升21位;復星醫藥以68個管線數量排第23名,相較上年上升43位。另外,百濟神州排在第26名。從區域來看,總部位于中國的生物醫藥研發企業數量在全球生物醫藥研發企業中的占比明顯增加,由2018年的6%增至2022年的12%。隨著我國創新研發能力快速提高、全球藥品可及性需求提升,我國制藥裝備和耗材企業或將迎來歷史性機遇。
全球藥品可及性需求提升,驅動藥企尋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生產解決方案。我國的藥品集采和國家醫保談判政策,使得藥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在極大地提高藥品可及性的同時,促使傳統藥企、新興生物科技公司在質量符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標準的前提下,尋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生產解決方案供應商。
從全球市場角度來看,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更關注研發效率和速度,相對更聚焦在已經被驗證的靶點,開發具備差異化效果/安全性/適應癥的新分子。以PD-1單抗藥物為例,經過醫保談判后,我國本土企業研發生產的PD-1單抗藥物的國內定價,僅僅為美國同靶點產品價格的25%左右。同時,國內藥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發戰略合作和海外授權,未來可能會向全球醫藥市場提供一種新的品類——價格水平和生物類似物相當的同靶點生物創新藥。而伴隨著創新藥研發和制造能力的全球輸出,我國本土制藥裝備/耗材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和市占率也有望明顯提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