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古方”為什么能治當下流行的疾病?
作者:嶺南24小時 來源:百家號 2021-8-20 打印內容
不過,萬不能“為了解釋而解釋”。“科普不是天上的星星月亮,不能直接把已有的事物搬過來,而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闡釋清楚的同時要注意保持中醫藥文化的精髓。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多樣性,多樣的才是豐富多彩的,世界上的醫學也是多樣的。”王琦院士說。
中醫藥文化的發展依賴青年的傳承
如何讓青年愛上、傳承并發展中醫藥文化?如何讓大家了解到中醫藥文化的價值?
對于青少年學習中醫藥文化,王琦認為可以深度融合哲學、醫學、文化等。“比如帶他們到野外去找草藥,找到蒲公英,蒲公英作為一味中藥可以消腫、散結、治乳癰、治瘡瘍;來到荷花池畔,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可以給孩子們講藕可以止血,蓮子可以安神養心……在一個小小的荷花池,可以給學生講很多東西,那不是很好嗎?”
王琦院士以“天人合一”思想舉例說,大自然春夏秋冬循環往復,生命體在不同時節亦遵循相應規律。研究這個規律,是要研究大自然和人體的關系、和疾病的關系、和疾病治療的關系、和養生的關系等。“如果破壞大自然,比如河流被堵塞和污染,就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人的問題也隨之出現。我們如何通過‘天人合一’來解決?控制人污染環境的行為。中醫看病也是尊重‘天人合一’的思想,這是西方人認為東方人的最大智慧。”
王琦院士表示,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先進的文化,傳統和先進并不矛盾。“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里每一句話都很了不起——‘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度百歲乃去’‘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告訴你心情要愉快,不要生氣,要豁達大度,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到今天依然是這樣。這就是我們傳統而又先進的文化,是民族基因里的東西,值得青少年去繼承和發揚。”
“如果青年不知道什么是《黃帝內經》,不知道《本草綱目》,只曉得牛頓不知道李時珍,這就是問題了。無論是從文化層面、治學層面,還是教化層面,我們都應該教授孩子們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然包括中醫藥文化,這是我們的母體文化,對一個民族來說非常重要,有了自己的文化精神,我們才有底氣卓然自立。”王琦院士說。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