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古方”為什么能治當下流行的疾病?
作者:嶺南24小時 來源:百家號 2021-8-20 打印內容
中醫體質學是慢病防控的抓手
不同的土壤生長不同的植物,不同的體質也易患不同的疾病。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代謝綜合征,多屬于痰濕體質易患疾病;而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蕁麻疹多屬于過敏體質易患疾病,可以通過調理相應的體質,實現多種疾病的“異病同防”“異病同治”。
20世紀70年代,王琦開始從事中醫體質學說的理論、基礎與臨床研究,并逐步確立了中醫體質理論體系。“王琦中醫體質九分法”將人的體質分為9種基本類型: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他創立的中醫體質辨識法早在2009年就被納入原衛生部頒布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實現了中醫藥首次進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
如今,在健康中國戰略的背景下,王琦院士認為,中醫體質學為慢病高危人群的早發現、早預警、早治療提供了抓手,可實現慢病防控關口前移,解決精準醫學疾病篩查的難題。“醫學以健康為目的,體質學是慢病防控的抓手,其實就是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變、愈后防復。未病先防,即沒病要養生,氣虛的人怎么能不氣虛,濕熱的人怎么不濕熱,肥胖的人怎么讓他不貪食,還沒有病就要預防。要關口前移,不能等病情加重再治療。比如患者有過敏性鼻炎,就要趕緊治,不然日后氣道可能會出問題,再不治進一步肺部就可能有問題。我們對大量慢性病患者都提前采取調理體質的措施,疾病就防住了。”
王琦院士提出,大健康包括生命的全周期、生活的全方位、健康的全過程,都跟中醫體質學有關。“比如一個20多歲的女孩看青春痘,一個50歲的女性來看更年期癥狀,她們激素分泌水平不一樣,中醫給的方子當然不可能一樣,這就是生命的全周期。中醫所提倡的四季養生、清淡飲食、不要熬夜等等,這就是生活的全方位。從感冒發生到結束,或者到進展成肺炎,陽虛的人感冒是怎樣的,陰虛的人感冒是怎樣的,如何做康復調理,都跟中醫的體質分不開,這就是健康的全過程。”
醫者通過提高“解釋能力”讓大家有認同感
想要實現未病先防,不僅要求醫者專業精湛,更要把深奧難懂的藥方、古籍中記載的藥效機理闡釋清楚。中醫文化博大精深,這是個不小的考驗。
王琦院士認為,在此過程中,醫者正是一名“翻譯”,通過通俗的解釋讓大家有更多的了解和認同感。“我們治好了患者的病是事實,但是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他是怎么被治好的,如何讓大家了解中醫藥的價值非常關鍵。比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為什么中醫藥能取得很好的療效?那是因為中醫藥可以從調節免疫力、抑制炎癥風暴、抗病毒、改善病理損害等多方面起作用。我們發放的中藥防疫香囊中有什么成分?是如何發揮作用?這些都需要醫者給大家解釋清楚。”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