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耗材國家帶量采購對醫藥行業的3大影響
作者:醫藥魔方 來源:醫藥魔方 2020-9-25 打印內容
醫藥網9月23日訊 由于單價和資源占比相對較高,高值醫用耗材一直是各個省市的重點治理對象。作為擠壓虛高水分的有利手段,帶量采購也一直是各個省份對高值耗材進行治理的主要方式。國家醫保局近日會同有關部門在天津召開了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啟動會傳遞了一個重要訊號,將以冠脈支架為開端,高值醫用耗材全國集采將于2021年1月1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按照天津醫保局副局長張鐵軍公布的時間表,預計:9月份,將組織各聯盟醫療機構完成歷史使用量和未來需求量的上報統計工作;10月份,集采文件將面向全社會公布;11月份,結合企業申報的價格確定最終中選結果。那么,高值醫用耗材國采將帶來哪些影響?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梳理相關信息發現主要有以下3點影響。
DRG背景下:耗材降價,藥品上量?
2018年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被行業稱作“史上最強勢醫保部門”,該部門自成立以來就將醫保控費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主要體現在通過各種行政手段對藥品、醫用耗材、醫保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設施執行統一支付標準。
而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中,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價格標準就成為了醫保基金向醫院預付費用的依據。所謂DRG,是一種病人分類方案,專門用于醫療保險預付款制度的分類編碼標準。
DRG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比較先進的支付方式之一。它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住院天數、臨床診斷、病癥、手術、疾病嚴重程度、合并癥與并發癥及轉歸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個診斷相關組,在分級上進行科學測算,給予定額預付款。
相比較過往以“按項目付費”為主的支付方式,DRG是將疾病的各項花費打包,醫保對此打包病種進行固定額度的支付,以此來實現醫保控費。按照國家醫保局公布的DRG付費國家試點工作名單,全面已經有至少30個城市在進行DRG試點。以江蘇省蘇州市為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ICD10編碼:I25.103)三級醫院DRG定額為18000元;二級、一級醫院DRG定額為14400元。
因此,有受訪者認為,在DRG定額不變的情況下,國家通過高值耗材集采將耗材的價格大幅降低,或能提高醫生通過使用藥物來平衡價格的積極性,短期內迎來某些治療藥物的放量。
但也有反對者表示,在DRG體系內,耗材價格的降低與藥品銷量的上升不是呈絕對正相關。這是因為醫院為了盈利很可能會將耗費水平嚴格控制在DRG支付標準之內。如果是耗材進行了集采,醫院在DRG支付體系內的結余醫院也可能會轉化為盈利部分,未必會轉移給藥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