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新藥這里能用了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9-4 打印內容
23.實行函證結合。若因特殊原因不具備采取承諾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條件的項目,采取函證結合的方式,先出具規劃函、開工函,打通項目建設流程路由,相關前期審批手續相應后置,通過設計方案預審、質量監督提前介入等措施保障項目順利動工建設。
24.實行聯合測繪。建設項目業主在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過程中可一次性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測繪單位開展竣工驗收所涉及的規劃條件核實測量、人防工程測量和不動產測繪,實行統一測繪,成果共享。
25.優化市政公用設施報裝、辦理接入等服務。供水、排水、供電、燃氣、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部門進駐園區,靠前服務,通過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共享項目信息,在工程建設許可階段提前介入項目,提供技術指導,主動告知辦理流程,提供項目紅線內地下管線信息、市政設施接入方案、設計方案。報裝提前到開工前辦理并開通政務服務網線上申報功能,納入建設項目線上全流程辦理環節。在工程施工階段完成相關設施建設,竣工驗收后直接辦理接入事宜。
26.實行聯合驗收。完善園區極簡審批項目聯合驗收辦法,實行兩驗終驗,將規劃、質量、人防、消防、國安、檔案等專業驗收及市政、公共設施等配套驗收進行一次性辦理,實現“同時受理、集中實施、統一驗收、限時辦結”,由園區管理機構負責牽頭開展極簡審批項目聯合驗收工作,聯合驗收總時限為7個工作日。
27.試行工程項目建設“零審批”制度。
工程項目建設“零審批”制度包含兩個層面:
一是對建設項目整體進行“零審批”。創新建立工程建設項目自主實施制度(即“零審批”),在試行階段,由項目建設單位自主決定是否進行“零審批”。項目建設單位申請對項目整體進行“零審批”的,由項目建設單位自主組織技術條件和法律法規審查,根據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專家評審、律師事務所等單位意見,認為已經滿足建設條件的,經由項目建設單位出具承諾書后,審批部門不再進行審批,采用數字化電子化備案。配套建立健全建筑物全生命使用周期的監管制度,嚴肅工程建設項目自我實施制度的法律地位,禁止擅自變更使用功能和建筑結構的違法行為。
二是對建設項目申報材料部分內容進行“零審批”。建立合資格專業人士認證制度,對項目申報材料部分內容進行“零審批”。國家注冊專業技術人員,如建筑師、規劃師、工程師、律師等,可以申請成為合資格專業人士。合資格專業人士認證簽發的資料或承諾申明,項目建設遵循專業化、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審批部門不再審核具體內容,即“零審批”。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和市場風險由建設單位、勘察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評審專家、律師事務所、合資格專業人士自行承擔。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