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談判藥品落地已半年,好政策如何可持續?
作者: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0-7-3 打印內容
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目錄公布已經半年了,各地落實情況如何?如何通過醫保進一步撬動“三醫聯動”改革(即醫療、醫保、醫藥改革聯動),讓老百姓吃上更加放心、便宜、質量好的藥?近日,在由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聯合八點健聞主辦的“國家醫保政策解讀大講壇”系列線上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和醫院院長們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和實踐案例。
國家談判藥品順利進醫院,百姓得實惠
在“三醫”聯動改革中,醫保起著撬動和支撐的杠桿作用。以藥品改革為例,前三次國家藥品價格談判都是由勞動保障部門或人社部門主導,這次則由新成立的醫保部門牽頭實施。
本次97個談判成功并納入醫保的藥品中,大多為近年上市且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藥品,涉及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藥結核、風濕免疫、心腦血管、消化等10多個臨床治療領域。因此,不少醫生和慢性病患者都非常關心“國談藥品”能否在醫院盡快落地。
“有些慢病用藥的患者對這個還是很關心,他們很早就在網上關注到了政策調整,讓我們省去了很多宣教的工作。”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副院長吳英鋒表示,國家談判藥品進入醫院使用的過程非常順利,而且的確給患者帶來利好與實惠。“有的品種降價60%以上,老百姓感覺很不錯。”
“高價藥通過談判進醫保,有利于減輕病人負擔,也對醫藥產業健康發展有好處,我們肯定舉雙手支持。”對于“國談藥品”的成效,浙江省金華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袁堅列感觸頗深。
據他介紹,2019年金華市中心醫院使用的藥品中,涉及國家談判的藥品金額增長到8000多萬元,大約占藥品總價的13%。目前,該醫院已經完成了97個入選“國談目錄”藥品的引進工作,但“客觀上這次藥品種類比較多,我們也讓專家做了一些投票”。
在醫療條件較好、醫保資金相對充足的省市,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進入醫院使用帶給老百姓的利好體現得更為明顯。例如,南京市將抗腫瘤的“國談藥品”也納入了門診大病醫保中。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占伊揚表示,這大大提高了門診患者醫保報銷的比例,患者個人負擔進一步減輕。對醫院而言,也是一種利好。“(以往)不進入門診,有的病人就不得不住院,擠占醫院住院資源。”
據占伊揚介紹,南京市醫保部門對國談藥品采取了單獨核算的方式,這解決了醫療機構的后顧之憂,有利于醫院應用“國談藥品”,也有利于老百姓用上好藥、便宜藥,還有利于公立醫院改進醫療服務。據他介紹,該醫院已經建立了院內備案采購的綠色通道,并對醫務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實現患者要用就能采購“國談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