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試點“1+X”用藥模式 進入基藥目錄就能分享盛宴?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2-14 打印內容
但民眾充滿期待的公立醫院改革并沒有想象中推進的那么快。與此同時,城鎮人口正快速增長。2004年城鎮人口占比僅為41.7%,到2013年該數字已經增長到53.7%,而國家城鎮化率的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70%。有專家指出:“城鎮化高速發展意味著城市的邊際需要不斷擴張,流動人口將持續增加,這就導致社區醫療服務存在巨大缺口,身體一有問題,人們還是涌向大醫院。”
簡而言之,如果此項改革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補償機制速度不能明顯加快,醫院及醫生積極性還是難以提高,基藥市場仍然會充滿變數。也就是說,“以藥補醫”模式仍然會有空間,基層是否還會抵觸、觀望,不愿意使用基藥呢?
市場開發難度增加
產品進了基藥目錄,企業是否清楚如何運作?2013年3月,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正式公布。同年,強調“回頭看、從嚴增補”。而截至2014年3月底,有9個省市在國家新版基藥目錄上增補了200多個品種。
當時,基藥增補目錄的關鍵詞就是獨家、大品種、中成藥,是各地解決以往問題和滿足當地用藥需求的最佳方案。為了搶奪基藥,代理商、商業公司紛紛投擲大手筆,基藥大品種的代理條件也隨之水漲船高。
但企業對基藥品種有多少了解?如何研判基藥的市場前景?對基藥是否有一整套的產品推廣策略,而不僅僅是擁有基藥的光環?市場代理商、商業公司有什么樣的支持和服務?基藥在其治療領域是否具備相應的競爭資源?如果什么也沒有,只是單純地想進基藥目錄,那又何必呢?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大部制改革方案出爐,國家醫療保障局組建成立。同年10月25日,新版國家基藥目錄(685)正式公布。與2009版、2012版基藥目錄相比,2018版公布的基藥配套文件基藥“1+X”的配套措施,直到2019年才姍姍來遲。
目前,基藥最大的挑戰是,就算進入采購目錄,由于自身競爭力不足,也一定會淡化在公立醫療機構的競爭力。隨著DRGs的快速推廣,無疑,產品市場開發將越來越有難度。對企業來說,競爭國家基藥目錄挑戰不小,再等待各地基藥配套措施以及帶量采購招標方案,招標時遭遇可以預見的砍價,中標目錄出來,還得提防使用與基層回款問題,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大問題。
進了基藥固然可喜,沒進基藥也不要失望。品種好壞并非單單看是否為基藥、是否獨家,不能忘記治療效果、市場容量、銷售策略等基本前提才是關鍵。帶量采購壓縮利潤空間,基藥制度壓縮使用空間,醫保支付制約支付空間,未來的藥品價格管理政策壓縮調整空間,正在研究的公立醫院購銷領域構建誠信體系和懲戒體系又會規制行為空間,存量出清的背景下,微利時代來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