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將納入醫保 多方入局角力萬億市場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11-20 打印內容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指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和預約分診制。”
該文件發布后,曾有多位行業內部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達了對此舉的歡迎。
微醫董事長兼CEO廖杰遠曾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受益于首診醫保政策的放開,互聯網醫療有望成為疫情之后的就醫新常態。”
然而,僅1個月后,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和規范管理的通知》,其中強調,開展互聯網醫療,各地要堅守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底線,在開展任何試驗探索時,不得突破現有法律法規和《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的有關規定。
“這意味著互聯網醫療首診權限目前仍不會放開。” 原微醫―烏鎮互聯網醫院副院長曲曉良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一旦實行首診制,為保障用戶的健康和權益,相關的配套政策和執行細則也要盡快出臺。
競逐萬億級市場
在用戶群體急劇增長以及政策紅利頻出的當下,線上醫療在疫情期間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在國內疫情較為嚴峻的一季度,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注冊量為1.9萬家,同比上升62%;二季度熱度持續,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注冊量達到4.4萬家,環比上升達134%。上半年共新增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6.3萬家,同比增長153%。
目前,市場上不僅有互聯網醫療平臺企業,各地公立醫院也開始通過自建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進入互聯網醫院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全國至少有近200家公立醫療機構新開通了發熱門診及新冠肺炎免費互聯網診療服務。
一位前外科醫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此前公立醫院對做互聯網醫院項目興味索然。“尤其是三甲大醫院,本來每天的線下問診數量就已經夠多了,還要抽調人力做線上問診,這需要一定的人力和技術成本。此外,從經濟效益來說也并不劃算。”
謝汝石指出,公立醫院開展線上醫療業務有天然的優勢。“在信譽上,比較知名的公立醫院本身‘自帶流量’,尤其是已經在線下接受過醫療服務的用戶,會更加信賴該醫院。此外,公立醫院的醫生資源也比較豐富。”
在曲曉良看來,這并不意味著兩者之間的競爭將會加劇。“用戶通過本地醫院的互聯網平臺進行線上問診的情況較少,目前來看,更多的用戶都是通過網絡咨詢異地的互聯網醫療機構,這存在一定的空間錯位,此外,一些互聯網平臺也與公立醫院達成了合作,共同促進行業的發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