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將納入醫保 多方入局角力萬億市場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11-20 打印內容
今年以來,互聯網醫療頻頻站上風口。最近的“高光時刻”來自于其在支付端的政策破冰。
11月初,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參保人在本統籌地區“互聯網+”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復診并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可以按照統籌地區醫保規定支付,支持“互聯網+”醫療復診處方流轉。
招銀證券對此評價稱,這是政府發布的第一份詳細的、包含明確時間表的線上醫療服務醫保報銷政策指導意見。
事實上,自疫情發生以來,互聯網醫療相關的政策東風加速吹來。中國非公醫療醫生集團分會副會長謝汝石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對于互聯網醫療行業來說,實現醫保線上支付非常重要,這直接決定了用戶群體的廣度和就醫的次數。此外,接入醫保,也是一種官方背書,讓更多人認可了互聯網醫療這種形式。”
納入醫保支付
疫情帶來的針對互聯網醫療支付端的放開,并非“臨時起意”,而是漸次推開的。
3月2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對符合要求的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復診服務,各地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按照《指導意見》,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在線開具電子處方,線下采取多種方式靈活配藥,參保人可享受醫保支付待遇。
3月5日,互聯網醫療又被首次納入中央級醫保文件。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指出,將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協議管理范圍,支持“互聯網+醫療”等新服務模式的發展。
此后,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務院辦公廳等部門再次接連發文,多次提及、細化將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的有關措施,直至近日迎來重大破冰。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家醫保局要求,所有地方政府要在年底之前最終確定相關細則。截至目前,江蘇、天津、浙江等地均已發布將互聯網醫療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相關文件,此外,在線復診續方的業務也在多地開始落地實行,從線上問診、購藥到醫保支付的就醫閉環陸續打通。微醫集團副總裁張貴民此前在一場論壇上曾表示,互聯網醫療服務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是巨大的進步,它將打開一個萬億級別的支付方市場。
放開首診仍待突破
支付端迎來破冰,但是否放開首診卻仍未明朗。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下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明確“不得對首診患者提供互聯網診療”,這也是互聯網醫療行業一直以來的行業紅線之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