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藥店總數達歷史峰值 為何藥品終端消費增速卻創新低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6-21 打印內容
職責中規定的有些內容,需要的是知識和權威;有些內容,難以有剛性要求。唯一可考核檢查的是審核與調配處方職責。但由于醫療機構流出的處方并不多,一般只約占零售藥店銷售額的1~2%,發揮的作用不大。執業藥師無事可做、少事可做,零售藥店自然不愿意花大代價去聘用執業藥師。
一些地方就采用了遠程審方、線上藥事服務的辦法,以提高執業藥師的工作效率,也有在柜臺上放一塊牌子,注明“執業藥師不在崗,暫不銷售處方藥”。各地藥監部門對這些變通辦法認同程度并不一致。
國家嚴查藥師掛證,再加上國家實施分類分級管理其他措施所增加的成本,可能促使一些藥店退出市場。所以希望國家能設一個過渡期、有一個過渡辦法來因應這個過程。
第七,處方外配困難重重。
外配處方雖經各級政府多次發文,卻依然難以落地。其原因:一是醫院對用藥風險的恐懼,尤其在當前醫患矛盾比較劇烈的時期;二是衛健部門既是醫院的主辦部門又是醫院的主管部門,明里暗里對醫院的相助;三是醫保部門傳統觀念的束縛,總認為應對少數醫院要比應對多數藥店簡單,總認為直接管理醫院要比間接管理藥店容易,總認為醫院藥價比藥店還低,總認為藥店騙保比醫院還多;四是藥品監管方式改革的滯后,藥監部門對處方藥的銷售,從銷售主體、銷售方式、處方約束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還沒有與時俱進;五是醫院藥品價格遠低于藥店,藥店根本沒有競爭力;六是病人認為在藥品銷售的安全廉價方便和售后服務方面,醫院都具有優勢,所以,配藥首選醫院。
綜上所述,到藥店買藥的大多是憑一次處方就可以長期配藥的慢性病用藥、未經過集中采購大幅度降價的醫院藥店價格相近藥品、小毛病不需要處方即可在社會藥店購藥自治的藥品、以及通過DTP方式可以享受到藥廠優惠的藥品?偭恳膊贿^1%左右。
藥品零售業和零售藥店正處在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希望業內人士深入研究、理清思路、改革應對。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