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加碼 醫藥物流行業格局生變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5-24 打印內容
近年來,我國醫藥物流總體規模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隨著第三方物流的放開,醫藥物流特別是醫藥冷鏈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近日舉辦的2019第四屆全球醫藥供應鏈峰會上,《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醫藥物流行業整體處于小而散的狀態,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導致物流成本居高,不少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建成高效、低成本、透明、安全的醫藥供應鏈體系迫在眉睫。
物流標準化和藥品追溯體系建設進程正在加快。繼4月末發布《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導則》《藥品追溯碼編碼要求》兩項信息化標準后,5月1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藥品追溯系統基本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業內指出,藥品追溯體系建設節奏已明顯加快,并不斷深入、細化。后期仍將會有相關標準陸續發布。隨著藥品追溯體系不斷完善,未來可能會徹底解決物流端和使用端的掃碼率低的問題,真正實現藥品全程可追溯。
醫療物流規模持續上升
中物聯醫藥物流分會日前發布的《中國醫藥物流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我國醫藥物流總費用為613.92億元,同比增長12.90%,較上年增加0.13個百分點。2018年,我國醫藥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2.7%,連續兩年增速大于10%。2018年前11個月,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75.4億人次,同比提高3.2%。
中物聯醫藥物流分會指出,供需兩端增長直接帶動了醫藥物流較快增長。另外,人力資源成本上升和兩票制后的管理難度增加也是導致醫藥物流費用增加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隨著第三方物流逐漸放開,醫藥物流行業競爭日漸激烈。順豐2014年便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部, 2017年冷運業務營收規模達到23億元;京東醫藥物流也迅速在山東、湖南、河北、安徽等地布局;中國郵政依據強大的網絡優勢,占領大部分農村地區市場。業內認為,在國家鼓勵加快發展冷鏈及醫藥產業背景下,未來醫藥物流領域會有更多企業涌入。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指出,2018年醫藥供應鏈領域政策影響持續加深,特別是試點帶量采購給行業帶來巨大影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供應鏈各環節不斷壓縮,物流在醫藥供應鏈中的作用將逐步凸顯。“依靠傳統銷售藥品業務的流通企業已經很難保持利潤的持續增長。如何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更有價值的增值服務,成為醫藥流通企業所面臨的新課題。”
“伴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除了商業模式的競爭外,供應鏈能力是醫藥流通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敏捷高效、低成本、服務多樣、透明、穩定、安全的智慧型供應鏈是醫藥行業供應鏈的發展方向。”上藥科園信海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于銳說。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