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抗抑郁藥物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12-13 打印內容
近年來隨著抑郁癥用藥市場的高速發展,產品申報呈現繁榮的態勢。根據我國CDE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25日,西酞普蘭(含艾司西酞普蘭)等抗抑郁藥物的已批品種(含進口藥)按批準文號和在審品種按受理號數量較多,見表3。
表3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抗抑郁癥藥申報最新進展
3. 政策利好,國內抗抑郁藥市場正逐漸改變
雖然目前國內抗抑郁藥市場主要由外資企業領先,但隨著人們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導致精神壓力日益嚴重、治療觀念的轉變以及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抗抑郁藥領域越來越受到重。
以華海藥業、科倫藥業、康弘藥業、京新藥業為代表的國內企業布局抗抑郁藥市場的積極性也在提高,在一致性評價及帶量采購政策下,正逐漸從“以仿制為主,憑一致性評價搶占更多原研藥市場份額”向“仿創結合,提升創新研發能力開辟更大增長空間”轉變,有望實現國產替代。
華海藥業利用海外制劑轉報國內優勢實現一致性評價彎道超車,其中已有鹽酸帕羅西汀片順利通過一致性評價、舍曲林以正常口服化學藥品一致性評價的流程在進行相關申報工作、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和鹽酸度洛西汀腸溶膠囊按照共線生產轉報國內也已在審評審批中,抗抑郁藥物貯備較為豐富。
2019年,科倫藥業和復星醫藥的艾司西酞普蘭雙雙通過一致性評價;京新藥業的舍曲林已于去年底向CDE申報一致性評價;康弘藥業的文拉法辛一致性評價工作也在順利推進。
結語
近幾年,由于大眾對抑郁癥的認識逐步提高,主動就診的人群不斷增加。抑郁癥日益嚴峻的發病形勢拉動了抗抑郁藥市場的逐年增長,可預見,未來抗抑郁藥物市場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潛力。
目前國內抗抑郁藥市場主要由外資企業領先,科倫、復星等國內企業布局抗抑郁藥市場的積極性也在提高。隨著國家給予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的相關優惠政策相繼落地,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將在價格與質量的雙重優勢的保駕護航之下與原研藥逐鹿市場。
國內企業將乘政策東風迎頭追趕,在一致性評價及帶量采購政策下,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的高質量仿制藥有望進一步搶占原研藥市場份額,抗抑郁藥市場有望實現國產替代。
參考文獻
[1] 李凌江,馬辛. 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M/CD]. 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5,6.
[2] 宋倩,蘇朝霞,王學義.抑郁癥的行為激活治療(綜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27.
[3] Kassebaum N J,Amra M,Barber R M,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DALYs)for 3l5 diseases and injuries and healthylife expectancy(HALE),1990—2015: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J].Lancer 2016,388(10053).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