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點省市生物醫藥產業招商政策分析
作者:火石創造 來源:火石創造 2019-12-6 打印內容
當前,我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都把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產業招商作為產業集聚的有效路徑之一,受到各地產業主管部門的格外重視,各地招商政策接連出臺,優惠力度不斷加大。生物醫藥項目,尤其是重大產業化項目已經成為各地競相追逐的對象。同時,招商政策內容日臻完善,政策制定不僅要考慮“招得來”,還要考慮“留得住”,以及“住得好”,招商政策從最初單一的資金獎勵變為營商環境打造乃至產業生態構建。本文選取部分省(市、自治區)招商政策進行分析,了解各地招商政策的共性和特色之處,并進行歸納與總結以供參考。
重金招引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對于一個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龍頭企業不僅貢獻產值、稅收和就業,同時能有效吸引行業上下游企業集聚,構筑較強的區域品牌效應。為了吸引龍頭企業的落地,各地的獎勵扶持資金體已經高達上千萬。比如,總部新落戶云南的生物醫藥世界500強或國內工業百強企業,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成都和蘇州的獎勵資金上限則分別高達5000萬和6000萬。
優先支持重大產業化項目
重大產業化項目對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全局帶動和重大引領作用。從各地制定的政策來看,重大產業化項目認定的標準普遍是項目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比如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蘇州、成都都將1億元投資額作為入圍標準,北京大興的門檻則為5億元。
各地對于重大項目的支持方式與支持額度多有不同,比如成都按兩年內固定資產投資的3%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蘇州按實際投入的10%予以資助,每個企業資助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按照項目總投資的10%~30%比例給予支持,支持金額原則上不超過1億元。總之,重大產業化項目成為各地招商的重中之重。
積極鼓勵公共服務平臺項目
公共服務平臺涉及臨床前藥學研究、臨床研究、申報注冊、生產工藝開發、藥品銷售推廣等藥品全生命周期。與土地、廠房等硬件相比,公共服務平臺是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軟基礎設施”,是產業生態構建的關鍵節點。
對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各地都抱有極大的熱情,政策端普遍給予資金資助。蘇州、廣州等地按照投資額進行一定比例的獎勵,北京大興則按照平臺營收給予一定比例獎勵。比如,蘇州按照項目總投資的30%予以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資助;成都按照固定資產投資的10%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北京大興給予公共服務平臺年度服務合同額20%獎勵,每個企業最高200萬元。此外,成都對于引進、策劃組織生物醫藥產業展會、峰會、論壇、學術交流等活動的機構,也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