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的降價邏輯:國家頂層設計的巨大威力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1-25 打印內容
雖然多元化是在行業危機關頭度過難關的有效方式,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多元化大潮中,很少有藥企吃到甜頭,絕大部分企業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原點。筆者之前總結過歐美制藥巨頭成功的經驗,要搞好多元化,要不斷地收購新興產業,剝離夕陽產業,而這是中國藥企的弱項,而且多元化成功的公司,都是市場運作能力極強的公司,因此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適合多元化,應對“4+7”的最有效方式就是積極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
邏輯六:仿制藥巨頭的沖擊在所難免
加入ICH并不是簡單遵守指南的條條框框,打開醫藥市場,與國際接軌在所難免。然而醫藥市場一旦被打開,一旦國際化,中國仿制藥企業必將遭到國際仿制藥巨頭的沖擊。很多人認為仿制藥巨頭不可能大規模進入中國,為了辯駁這種觀點,筆者可以給出以下十點理由:第一、美國仿制藥競爭白熱化,仿制藥巨頭戰略轉移是勢在必行;第二、中國加入ICH,市場逐漸打開,逐漸規范化,為他們進入中國提供了基礎;第三、中國是世界第二大仿制藥市場,在行業洗牌期間可以乘虛而入;第四、很多產品國內企業無法通過一致性評價,為避免藥品短缺,國家可能會“引狼入室”;第五、引入仿制藥巨頭進入中國,能夠促進競爭,進而降低藥價,國家為了控制醫療支出,有理由“引狼入室”;第六、制藥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國家沒有理由一直將其拒之于門外;第七、如果國家帶量采購全面實施,仿制藥巨頭無需在中國建銷售管線,布局中國將會更加容易;第八、已經開始承認國外臨床數據(包括BE),仿制藥進入中國的成本會更低;第九、注冊申請積壓問題已解決,為他們快速進入中國鋪平了道路;第十、山德士以諾華為依托,仿制藥已經在中國銷售多年,已經站穩根基,梯瓦收購了Ivax,控股了貝克諾頓制藥廠,收購阿特維斯獲得常州華生,也在國內擁有據點,而邁蘭正在尋求國內企業合作,寄希望于MAH或進口注冊,把產品引入國內。
小結
“4+7”是國家的頂層設計,這步棋走得妙而絕。“4+7”的蝴蝶效應必將導致產品廣度和地域廣度的大幅降價,最終將撬動整個仿制藥市場。除了仿制藥,輔助性用藥,中成藥也會連帶的遭殃。之前外出講課的時候,還有中成藥銷售人在幸災樂禍化學藥的“4+7”,說他們中成藥是獨家品種,“4+7”波及不到他們,而且醫生因為開化學藥沒有“撈”的了,會大幅增加中成藥的處方量。還是那句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醫生放著治療成本只有20元的化學藥不用,使用治療成本達200元的中成藥,我想即便患者不去找大夫算賬,醫保局也要去找大夫算賬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