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催生醫療新生態 未來大健康市場空間巨大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4-20 打印內容
需求側催生"精品醫療"新生態,民營專科醫院有望撬動整個民營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進而成為下一個投資藍海
從治病為主到預防為主,從關注疾病到關注健康,中國醫改方向這一根本性的改變,無疑預示著廣大民營醫療機構將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從投身這一領域的第一天起,恪盡天職從此落在肩上,一種無形的壓力至今相伴,我們始終努力著并不敢有絲毫懈怠。”廣州德仁口腔醫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志驅邊說邊陷入了深思。
與投資其他領域有所不同,國內醫療衛生領域有很長一段時間未完全放開,而公立醫院卻憑借先天得到的優勢,在市場上處于壟斷的地位。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看來,大健康產業新格局的出現,讓公立和私立醫療機構第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重塑整個民營醫療行業的品牌形象,推進民營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亟待破解的新命題和必須面對的挑戰。
再出發
導入差異化不失戰略方向抉擇
廣東是當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粵民更被視為天生的“淘金者”,先輩們遺傳的“闖天下”基因,鑄就而成了敢作敢為的品格,這一當地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催化”珠三角民營經濟整體發展走在全國前面。
走在廣州市白云區益壽路的大街上,“廣州益壽醫院”幾個醒目的大字赫然印入眼簾,由于歲月的流失雖已斑駁,但當地老人都知道,它是始建于1983年的中國第一家民營股份制醫院。
此后,民營醫院便在中國大地上枝分葉散,更有多數效仿著公立醫院模式而朝著綜合醫療方向發展。習慣了接受公立醫院服務的國人,當時對這一“新生事物”還投來異樣目光。
國內醫療市場一直是公立醫院的天下。“那時的民營醫療機構尚處于起步階段,舉步維艱,步履蹣跚。”每當回憶最初這段創業歷程,梁志驅感觸頗多。
德仁口腔第一家診所開在番禺鬧市區。開業一周下來,患者寥寥無幾不說,還都是前來咨詢的。后來住在診所附近的一位老婆婆因牙病吃不了東西且腿疼又不能走遠路,便成為了梁志驅第一位病人。
精湛技術和細致服務,讓老婆婆親身體驗了一回貴賓的待遇,這備受尊寵的客戶體驗讓老婆婆受寵若驚,周邊居民聽聞后既不敢相信,又躍躍欲試想體驗一回。這也正是廣大民營醫療機構初入市場的一個真實寫照。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
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擴大,中國民營醫療行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至2015年底,民營醫院占國內醫院總數的52.6%,在數量上歷史性地超過了公立醫院。”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會長趙淳表示。
2015年無疑是歷史轉折點,此后公立醫院逐漸減少,民營醫院數量不斷壯大。對這樣一個變化,盡管存在改制政策導致公立醫院數量銳減的直接原因,更不可忽略國家“促進社會辦醫、進一步放寬準入”等多項支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