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界不可阻擋的三大新趨勢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2-28 打印內容
二、國家鼓勵專業技術人員自主創業
就在2017年3月,《看醫界》率先報道了人社部關于鼓勵專業技術人員自主創業的文件——《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提出,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創新或者在職創辦企業,并提出了一攬子激勵措施。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醫生群體可不就是典型的鼓勵對象嘛!
鼓勵公立醫院的醫生們兼職或創業,這事兒突然嗎?事實上,早就有前兆和相關配套政策出臺了!
根據2017年4月1日實施的新版《醫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將醫師執業地點由過去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修改為“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所在地的省級或者縣級行政區劃”,執業醫師的注冊地點為省級行政區劃,執業助理醫師的注冊地點為縣級行政區劃,實現“一次注冊、區域有效”。
這意味著中國醫生已經進入區域注冊制!不僅如此,醫生們還可以申請異地執業。
同樣將于2017年4月1日實施的新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刪除了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的內容,放寬醫療機構申請人條件,在職醫務人員可辦醫療機構。
這意味著體制內醫生不僅可以多點執業,還將有機會一邊在體制內上班,一邊開個診所,或者合伙辦醫院。
為啥要鼓勵醫生們兼職或創業呢?說白了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醫生應該是高收入群體,但目前體制內還不太可能實現,因此,讓醫生兼職拿到高薪也是一條出路;第二條就是更宏觀一些了,國家要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產業,醫生們如果都還都圈在體制內,社會辦醫咋辦?國家的保增長、調結構、穩就業咋辦?
于是我們看到,在2017年初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未來將通過破除薪酬限制、可兼職兼薪等措施,提高醫護人員待遇。
此外,2016年底,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出爐,更是明確支持醫生集團的發展。
可見,隨著一系列鼓勵醫生創業的利好政策出臺,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選擇走向市場。
三、國家支持多元化辦醫,支持民營醫院發展
在中國,社會辦醫一度絕跡,后逐步恢復后,還一度被定為成了“補充”的角色,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只要給了社會辦醫足夠的政策支持,放開市場準入,社會辦醫很有可能像臺灣地區一樣,實現逆襲,成為醫療界的中流砥柱。
國家會大力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嗎?在2013出臺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見,醫療健康產業,也將大力依靠市場,依靠社會力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