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基藥”目錄發布,會否成“雞肋”目錄?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8-11-2 打印內容
“基本藥物需采取多種方式保障有效供給,確保不斷供,政府通過定點、儲備等方式保障生產供應,通過財政專項經費或納入醫保基金予以高水平保障,提高患者對基本藥物的可負擔性。”肖魯認為,基本藥物是臨床首選、優先使用的一線藥品,隨著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斷深入,從保證供應、指導臨床合理用藥角度,基本藥物目錄的指導性作用只會加強、不會被淡化。
在基本藥物和基本醫保聯動方面,《意見》提出,要完善醫保支付政策,醫保部門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基本藥物目錄內的治療性藥品優先納入醫保目錄范圍或調整甲乙分類;同時還要完善采購配送機制,醫保經辦機構應當按照協議約定及時向醫療機構撥付醫保資金,醫療機構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及時結算貨款;在支付方式上,建立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間“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胡欣認為,通過制定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等方式,將有效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合理診療、合理用藥。
會否成為“雞肋目錄”還有待觀察
除了上述幾位專家的觀點,另有行業人士表示,新版國家基藥目錄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與2009版和2013版國家基藥目錄公布相比較,2018版公布沒有任何執行的“支持性配套文件”,也沒有對地方衛健委任何執行比例的暗示,這就意味著本次基藥“強行執行的動力從國家衛健委層面上已經明顯不足”(2009版命令醫院執行比例最嚴格,基層醫院100%使用基藥),所以2018版國家基藥的“影響力和執行力度”值得懷疑。
二、雖然本次目錄調整進入了一部分“化藥一致性評價治療藥”,但是在268種中成藥中“中藥注射劑神藥”(如:注射用血栓通、血塞通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依然在目錄中沒有被“調整出去”,證明衛健委的專家們也已經對目錄調整“麻木了”。
三、衛健委雖然公布了基藥目錄,但是未來招標權利又被“醫保局剝奪走了”,而醫保局在各個省份的成立又沒有完全落地,則“基藥下一步是否需要重新招標,招標是單獨還是合并到大標招,基藥招標分不分質量層次等”一系列涉及目錄品種問題,都是未知數?因此衛健委的這個基藥目錄顯得“蒼白無力”,代理商們領教過2009版公布的“彷徨”、2013版公布的“瘋狂”和如今2018版公布的“冷漠”,基本上看基藥目錄已經淪為大家的“雞肋目錄”,只能看下一步衛健委還有無“配套強行執行政策下發”正在“襁褓中的醫保局招標政策和報銷比例對基藥的傾斜程度”了……基藥目錄在業內的發展,從“基本沒有療效的腐敗藥目錄”到目前“基本無人過問的雞肋藥目錄”,看樣子已經是“日落西山”的一大景觀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