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布局增速放緩 跨國藥企等待反彈時機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9-29 打印內容
“所以,現在外界提到的增速放緩的現象,其實也是正常的,應該是一種有質量的增長。” 拜耳健康消費品中國區市場及創新副總裁何勇補充。
嗅到中藥商機
有報道指出,早在6月,拜耳就對消費者保健品業務板塊業績下滑做好了準備,除了此前與默沙東的合作,其還購買了默沙東的司各爾博士氣式鞋墊和水寶寶防曬霜兩個品牌。而GSK則表示會加大該業務方面的投資。
另外,數據顯示,在中國,中成藥占據了66%的非處方市場,而且是主要的增長動力。從產品排名看,在中國非處方藥產品排名前20的產品中,有13個中成藥產品。其中,僅有4個產品來自跨國企業,其他均為國內產品,且國內企業產品總體的增幅也遠遠大于跨國企業產品。中成藥在OTC市場大放光彩,外企也嗅到了這股趨勢。何勇提到,以2014年收購滇虹藥業為契機,拜耳正式進入中藥領域,以丹莪婦康煎膏OTC上市為起點,通過高新科技,對中藥進行創新發展,使傳統方劑在現代化科技的承載下惠及更多消費者。為此,他們在昆明馬金鋪投資建設了亞太地區第二大工廠,專門用于中藥的生產,利用德國的工藝優勢,對產品各個生產環節和中藥材的質量進行控制,做到西為中用。
據了解,從今年6月開始,中成藥丹莪婦康煎膏作為非處方藥全新上市,也成為了拜耳公司的重要產品。而隨著消費者對跨境電商“洋品牌”信任度的提升和購買力的加強,外企在電商渠道的布局上同樣也加大了力度。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