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藥市場迎突破發展黃金期:二元新格局重構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7-28 打印內容
這將給基層醫療市場帶來兩個顯著變化:一是為以基層醫療為代表的零售診療小終端開辟了醫療衛生服務資源輸入的政策通路;二是基層農村醫療服務市場,包括小型民營診療終端,或將成為未來基層醫療服務市場發展的重要一極。
毋庸置疑,在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引領下,通過政策支持和確立基層醫療運行模式發展機制,我國基層醫療服務市場將迎來迅猛發展的歷史機遇。
終端結構性變化
“十三五”期間,我國基層醫藥流通市場終端渠道結構布局將發生重大改變。
大中型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對于醫療資源分配機制的轉換,將推動我國醫藥流通市場終端渠道通路發生結構性改變。大中型綜合公立醫院的藥品流通主渠道地位必然顯著削弱;與之相應,基層醫療機構作為醫院藥品流通終端渠道的承接者,將逐步把慢病和常見病領域藥物,包括基本藥物等原屬于公立醫院主要經營的藥物品類,引流到區域更為廣闊、分布更為密集、總體數量更為龐大的小型零售診療終端。
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在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為核心的分級診療模式推動下,我國基層醫療服務市場將迅猛發展,與大中型綜合公立醫院通過不同的醫療服務模式實現差異化發展。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將逐步成為我國藥品流通市場繼醫院純銷主流市場零售終端之后的另一個主流藥品零售終端,隨之而來的將是我國醫藥流通市場競爭格局的重構。
基層二元新格局
筆者認為,“十三五”期間,我國基層醫療服務市場將重構為以公立基層和社會辦醫為主體的二元化市場格局。
基層公立醫療服務市場的傳統核心組成部分,也被定義為傳統的藥品流通第二終端,主要由兩個醫療體系組成。一是各城市下轄行政區域內的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承擔著我國城市區域內各社區居民的醫療守門人角色。另一個是分布在城市郊區及縣域行政區劃內設立的鄉鎮衛生院。基層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直接受益于政府投入,在國家加大財政投資以及醫保補償力度不斷提高等政策扶持下,醫療服務保障能力得到穩步提升,已經顯示出吸納更多患者放棄大中型公立醫院、選擇就近到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就醫的趨勢。
地方政府著眼于確保實現本地區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醫改目標,在確保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用藥需求保障方面同樣不遺余力。除了基層醫療醫保支付政策支持,在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物流配送保障方面,按照新的藥品集中招標政策新規,對配送商遴選傾向于依托所在城市或區域內的主流規模醫藥流通企業,通過其在配送終端渠道覆蓋及物流配送能力方面的傳統優勢,保障對基層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用藥需求。政府對于區域內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政策扶持,促進形成了主流藥品流通企業對區域內公立基層醫療服務市場壟斷的市場格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