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并購規避創新藥風險 今年并購案40余起近150億元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7-10-27 打印內容
并購成為復星醫藥、綠葉制藥等國內藥企加碼創新藥的重要方式。最新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我國醫藥圈共發生并購案40余起,涉及金額近150億元。北京商報記者發現,與此前海外掃貨不同,并購研發型小企業將成為未來國內藥企加碼創新的新趨勢。相關分析人士表示,創新藥的研發周期大概十年左右,期間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承擔較高失敗風險,大型藥企將選擇并購國內具有研發能力的小企業,避免研發風險的同時擴大自身產品線。隨著國內小型研發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未來國內藥企并購將提速。
創新研發
在政策導向驅動下,國內藥企正在加大創新藥領域投資。智飛生物近日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智飛綠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15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規格 0.5ml/支,批件號:2017L04692),同意該產品作為預防用生物制品進行臨床試驗。智飛生物表示,15價肺炎結合疫苗獲準進行臨床試驗,是公司在響應國家鼓勵創新政策。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國家鼓勵創新研發的背景下,包括復星醫藥、恒瑞醫藥在內的眾多企業均已將藥品創新放在公司重要戰略位置上。截至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有6個單抗品種(11個適應癥)已獲批中國臨床,在研新藥、仿制藥、生物類似藥及疫苗等項目173項。復星醫藥總裁吳以芳表示,藥品創新是公司戰略重要組成部分,創新藥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恒瑞醫藥共取得9個創新藥臨床批件。
其實,國內藥企加大研發投入與利好政策出臺有著直接關系。自2015年國家啟動藥審改革以來,相關改革制度設計及配套政策密集發布為我國醫藥產業打開創新的大門。2017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提出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等措施將對創新研發實力較強的公司帶來直接利好,進一步激發藥企新藥研發的積極性。
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表示,《意見》出臺主要是希望滿足公眾用藥需求。只有企業研發出更多高質量的新藥在中國上市,才能從根本上滿足公眾用藥急需。“加快藥品上市審評審批有利于降低新藥上市價格,更好地實現藥品的可及性。《意見》發布進一步推動了藥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我國醫藥產業做大做強,改變新藥長期依賴進口,以及落實創新型國家戰略有重要意義。”
差距仍存
由于我國藥物研發水平與國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跨國合作成為國內制藥企業走向國際創新的重要方式。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國內創新藥企發展路徑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型仿制藥企通過投入大量研發費用自主研發新藥;另一種則是通過并購定位創新的研發驅動型小型藥企獲得重磅創新藥。不過,由于新藥研發時間過長、失敗率較高,即便是有資金實力的大型藥業也不會輕易做藥品研發,而選擇并購國外企業的方式獲得產品,這也是國內企業扎堆出海掃貨的原因之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