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預防性非處方藥增幅明顯
作者:中國醫藥網 來源:中國醫藥網 2022-8-6 打印內容
7月24日是“國際自我保健日”,國際自我保健聯盟成員單位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發起了“健康十年:我的健康我做主”主題健康教育活動。該活動旨在進一步開展健康知識宣傳普及活動,倡導公眾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助力提升居民健康素養。
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原會長白慧良當日對記者表示:“十年來,中國非處方藥行業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除了市場規模擴大,品種增加,藥店、執業藥師服務提高外,維生素和營養補充劑等預防性非處方藥也有明顯增幅。這進一步體現了公眾對于自我保健需求的日益增加。《‘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里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是希望能激發居民熱愛健康、追求健康的熱情,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少生病。”
在倡導自我保健的相關跨國企業中國區總經理何勇看來,過去十年間,中國消費健康市場的發展總體趨勢呈現出4個發展趨勢——年輕化、主動化、多樣化和數字化。“相比過去,現在的消費者更奉行‘我的健康我做主’,主張享有健康知情權和決定權。”
據了解,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公眾更加重視健康,自我保健意識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正在被廣泛接受,從過去被動治療,到現在的主動預防,“我的健康,我做主”正在成為健康新趨勢。
婦女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健康水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研究員韓暉24日接受采訪時指出:“實施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能力提升計劃是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的關鍵一環,這里面要構建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期和兒童的各階段的出生缺陷的防治體系,要重視‘生命早期1000天’,努力讓出生缺陷不發生或少發生。”
據悉,為進一步保護婦女和兒童健康,今年4月底,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強調需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
據介紹,在近十年間,婦幼健康的信息網越織越密,越織越廣。中國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在城鄉地區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婦幼健康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斷增強。2021年中國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全球十個婦幼健康高績效國家之一”。
從營養學上,把關“生命早期1000天”,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也是官員和專家學者們關注的話題。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于康教授認為:“葉酸的缺乏,可能會造成新生兒神經管畸形等問題,從而增加出生缺陷的風險。準媽媽在圍孕期以及在哺乳期,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進行微量營養素的復合補充,應該成為對圍孕期整體營養管理里重要的組成部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