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億降血脂藥市場下跌 挺進醫保的靶向PCSK9抗體發力了
作者:中國醫藥網 來源:中國醫藥網 2022-6-16 打印內容
在全球新藥層出不窮形勢下,我國降血脂藥物市場風云變幻。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降血脂藥市場規模超過260億元。但是,隨著四大他汀類藥物過評以及國家集采的全面落實,降血脂藥呈降價趨勢。
調血脂藥物一致性評價前赴后繼
截至2022年6月9日,已有56家藥企的8款降血脂藥物,共計71個品牌載入中國藥品目錄集,其中他汀類單方藥物占據了86%。具體來說,8款降血脂藥物分別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辛伐他汀、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依折麥布、氟伐他汀和苯扎貝特。
雖說眼下降血脂藥物一致性評價已呈現出緩慢降溫的態勢,但2022年至今仍有7個他汀類藥物(以藥品+企業計)以新注冊分類報產。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和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四個熱門一致性評價在審藥物中,除浙江京新藥業的瑞舒伐他汀是補充申請類,其它均是仿制藥4類。
除他汀類藥物和靶向PCSK9抗體外,多數品種的一致性評價進展杳無音信,將逐漸淡出市場,尚未啟動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不容樂觀。而降脂中成藥及魚油、卵磷脂、螺旋藻等,將逐漸與國外接軌,最終撤出國家醫保,進入非處方及保健品自費市場。
降脂藥院內市場下滑,他汀類藥物轉戰零售終端
降膽固醇類產品市場日新月異,公立醫療機構仍是主要銷售終端,但產品結構優化方向已浮出水面,他汀類及其復合制劑和靶向PCSK9抗體成為用量大和增速快的品類。
米內網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終端調血脂藥品市場規模超過了25億元,下滑幅度較上一年明顯縮小。
不難看出,與2018年頂點相比,2021年國內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終端調血脂藥市場規模已折腰,但是在國采惠民降價的大趨勢下,他汀類藥物在基層用量大幅增長。
在他汀類藥物集采大幅降價的情況下,調血脂藥在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規模明顯下滑。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零售價明顯高于國家集采價的情景下,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零售終端和線上直銷不降反升,尤其是阿托伐他汀品牌藥在中國經營20多年后,逐漸轉戰零售終端、線上直銷及第三終端,憑借強勢的品牌優勢和白領價格線,以高量的市場搶奪更多的終端份額。米內網數據顯示,輝瑞的立普妥在2021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銷售額超過18億元。
他汀類藥物及復方給藥占據84.58%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簡稱他汀類藥物。米內網數據顯示,2021年重點省市公立醫院終端他汀類藥物及復方用藥等10個品種占據了調血脂市場的84.58%。TOP5品種分別是阿托伐他汀36.80%,瑞舒伐他汀18.06%,依折麥布17.35%,普伐他汀9.78%,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9.54%。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