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扎堆式研發 我國創新藥企變中求進
作者:中國醫藥網 來源:中國醫藥網 2022-6-16 打印內容
5月26日,創新藥企傳奇生物的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西達基奧侖賽繼在美國上市后,又在歐盟獲附條件上市許可。就在前兩天,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正式批準Dermavant Sciences開發的Tapinarof乳膏上市。Tapinarof中文名為本維莫德,該產品于2019年在中國獲批上市,上市許可持有人為冠昊生物控股子公司廣東中昊藥業有限公司。2018年,Dermavant Sciences獲得該產品大中華區以外的市場開發權。
這些是我國創新藥走向國際市場的縮影。從公開信息來看,近年來,我國創新藥企在加碼研發差異化、開拓海外市場、合理控制成本等方面持續發力,積極尋找未來增長的確定性機會。
差異化創新拒絕“內卷”
6月7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1年)》。報告顯示,無論是按藥物品種還是臨床試驗登記數量統計,PD-1、PD-L1、HER2、EGFR等都是熱門靶點,且這4個靶點的藥物適應癥全部集中在抗腫瘤領域。我國新藥研發呈現出“高水平重復”狀態。
研發“內卷”導致競爭加劇,市場回報明顯降低。以PD-1抗體藥物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為例,2020年該產品醫保談判中標價格約為每瓶19800元,2021年隨著賽帕利單抗、派安普利單抗等PD-1抗體藥物獲批,同時受醫保談判等因素影響,該產品醫保談判中標價格下調至每瓶2928元,降幅超85%。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一些創新藥企主動從研發同質化嚴重的賽道撤出。2021年3月,百奧泰發布公告稱,受PD-1抗體藥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影響,產品研發成本及商業化風險加劇,公司宣布終止PD-1單抗藥物BAT1306的Ⅱ期臨床研發。
與此同時,一些創新藥企選擇布局差異化創新。選擇新的靶點或新的適應癥是實現差異化創新的選擇之一。從上市公司公開信息來看,百濟神州、恒瑞醫藥、君實生物等均將新靶點的研究作為藥物研發重點。百濟神州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TIGIT(T細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結構域蛋白)、OX40(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成員4)等新靶點藥物臨床試驗進展順利。PharmSnap數據庫顯示,截至5月25日,全球獲批上市的TIGIT、OX40相關藥物僅有47個和35個,我國TIGIT、OX40相關藥物臨床試驗僅有81項和12項。
更優的給藥方式、更好的治療效果也是創新藥企選擇的差異化突破點。2021年11月底,由康寧杰瑞、思路迪醫藥和先聲藥業共同開發的全球首個皮下注射PD-L1抗體藥物恩沃利單抗注射液順利獲批上市。得益于納米劑型,該藥將給藥時長從傳統靜脈注射的0.5~2小時縮短至30秒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