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層醫療器械市場概況與發展建議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2-3-25 打印內容
2021 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出臺的一些政策為基層醫療器械市場發展帶來了紅利。近年來,城鎮化進程中人口轉移與分布變化、分級診療制度推進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與慢病防治管理需求增加等新形勢,為基層醫療器械市場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新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基層醫療器械市場在適宜產品、供應鏈、服務鏈等方面亟須進行一系列調整和布局,應當鎖定慢病管理“三早”、推進健康老齡化、提升縣域醫療能力和智慧服務水平,在提高基層醫療器械市場供應保障服務能力上積極作為。
1 需求端三大變化
近年來,我國基層醫療器械市場需求端出現了一些變化,極大影響著行業發展。
人口“兩升一降”推動市場結構調整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人口結構發生諸多變化。掌握人口結構變化,對于謀劃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和市場布局非常重要。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達14.1億人,其中,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別為17.95%、63.35%和18.70%,與10年前相比分別上升1.35%、下降6.79%和上升5.44%,即“兩升一降”,表明我國人口出生率回升,老齡化進程加快。值得關注的是,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3.5%,人口老齡化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10年來,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2.36億,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從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增長迅速。
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影響著城鄉統籌發展,同時也影響著公共衛生政策、分級診療制度、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和醫療資源布局,并對適用于基層醫療機構及老齡人口的國產醫療器械和輔助設施的創新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慢病管理“三早”帶動健康監測市場增長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比為88.5%,慢性病防控工作仍面臨巨大的挑戰;我國居民健康意識逐步增強,不良飲食生活習慣得到改善,定期測量體重、血壓、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標的人群比例顯著增加;居民的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四類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逐年下降。
國家居民慢性病狀況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醫療保健水平等息息相關,而基層醫療器械市場供應情況與慢性病發展趨勢相關度極高。隨著我國慢病人群基數的不斷增長,家用健康監測及相關延伸產品市場擁有巨大的持續增長空間和迭代創新動能。同時,隨著重大慢病病程的延長,為有效落實慢病“三早”(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措施,早期檢測、治療類醫療器械市場有望進一步放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