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 寒地中草藥全產業鏈條“舞起來”
作者:人民資訊 來源:百家號 2021-7-30 打印內容
以中藥材的花色作為“顏料”,在公路旁,繪制了中國夢、七彩虹、五星紅旗圖案,這是大興安嶺加漠公路35公里處的北藥花海觀賞區的景象;離此不遠,還有一個總面積1000多畝的北藥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種植了赤芍、白鮮皮、黃芪等十幾個品種中草藥,它們生長的土壤無重金屬工業廢水污染,個個挺拔苗壯、原生態。
在松嶺區天源藥業北藥花海種植展示園內,10余名“花匠”正在為赤芍、白鮮皮、黃芪等培土、修剪枝葉。松嶺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劉德龍說:“松嶺區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重點謀劃、重點發展,大力發展規范化種植,積極扶持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和產值穩定提高。”
據了解,近3年,大興安嶺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年均增長25%,預計到2021年年末,將達到15萬畝,全區建設中藥材展示園8處,千畝以上的種子種苗基地2個;重點發展野生撫育的金蓮花、赤芍、蒼術、白鮮皮、五味子、黃芪,撫育面積達到10萬畝,年均增長30%。
政策真給力 營造產業發展好環境
大興安嶺是國家生態功能區,森林覆蓋率達84.89%。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空氣質量超過國家一級標準,負氧離子含量比世衛組織的標準高38倍,全境土壤無重金屬工業廢水污染。
特殊的地理位置、綠色的生態條件為發展寒地中藥材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近年來,地委、行署在加強組織領導和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技術支撐和人才培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加強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加快中藥材保護、種植、加工、研發和營銷步伐,為確保寒地中藥產業全力加速發展增添了“雙翼”。
在呼瑪縣嘎魯河村的溫室大棚里,采用無性繁育方式引進的金蓮花一號,長勢很好。這是科技產業扶貧項目。自2017年6月以來,大興安嶺行署科技局作為嘎魯河村定點扶貧派出單位,結合嘎魯河村的實地情況,因地制宜,幫助建立9.2畝科技示范基地,種植金蓮花4.5萬株和返魂草8萬株。目前已推廣村民種植金蓮花15畝和返魂草87畝,為村民帶去了可持續增收的希望。
“我種了十畝地北藥,很容易伺候,是個發家致富的好門路。”呼瑪縣三卡鄉江灣村北藥種植戶王憲軍說。
目前,大興安嶺選定金蓮花、芍藥、白鮮皮、蒼術、黃芪、防風等重點品種開展規模化人工種植,大興安嶺職業學院、地區農林科學院和地區中藥材協會總結發布了13種中藥材的種植技術和種子種苗繁育標準。全區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種植地塊達911處,種植戶達到721戶,成立中藥材專業種植合作社66個,建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12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