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制劑低調迎來高光時刻 兒科、慢病或能脫穎而出
作者:醫藥經濟報 來源:醫藥經濟報 2021-1-22 打印內容
兒科、慢病或能脫穎而出
院內制劑發展政策清障,空間值得想象。臨床上,廣安門醫院的玉紅膏、北京中醫院的紅紗條、廣東省中醫院的疏肝降脂片、廣州正骨醫院的萬應理傷膏……這些院內的好品種非常受歡迎。不過,院內制劑的種類卻在不斷減少。以北京為例,據統計顯示,北京市現登記的院內制劑品種3449種,含化學制劑和中藥制劑。其鼎盛時期,這一數字超過7000。如北京中醫院有批文的院內制劑192種,其中常用制劑的數量83種,僅占總量的43%。如何把這些中藥院內制劑做好也是未來需要面對的考題。
專家認為,核心就落在安全有效上。實際上,先行省份已在行動。廣東省要求強化源頭管控,嚴格規范醫療機構制劑的準入工作。從源頭控制風險,廣東省對2020年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換發工作提出新要求,不符合換證要求的制劑室一律不予換證,進一步提升醫療機構的制劑配制質量。同時對院內制劑注冊許可、日常監管、不良反應監測、抽查檢驗、案件查處等環節加強管理,實施全鏈條監管,強化對醫療機構制劑全生命周期的監管。
而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關于在醫療聯合體建設中切實加強中醫藥工作的通知》也明確中醫醫院可成立區域中藥制劑中心,促進區域醫療中藥制劑研發申報、委托配制和推廣運用,國家和地方的政策都在積極賦能。
單看發展領域,專家認為,“系列新政下,4000億中成藥市場亟需新的增長點,院內制劑算一個突破口。2020版全國醫保目錄有119個藥品談判成功,其中96個為獨家藥品(30個為中成藥)。參照2020版醫保談判的獨家中成藥如桑枝總生物堿片(-59.33%)、疏清顆粒(-55.09%)、五虎口服液(-66.86%)價格降幅超過50%,安兒寧顆粒降幅低于10%。雖有降價的壓力,但市場前景可期。米內網數據顯示,30個獨家中成藥涵蓋8個治療類別,消化系統疾病用藥以26.67%的占比排在首位,心腦血管疾病用藥以23.33%的占比緊接其后,兒科用藥、呼吸系統疾病用藥以16.67%的占比并列第三。院內制劑在兒科藥、慢病以及消化領域的空間還很大,而擴容的關鍵在產業政策的生態重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