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企業將加速淘汰,行業或將迎來劇變!
作者:蒲公英 來源:蒲公英 2020-9-18 打印內容
由于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研發投入較低等原因,我國原料藥企業研發能力普遍偏低,生產工藝水平不高。
據報道,目前我國醫藥制造業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即研發支出/主營收入)在1.7%左右,而歐美發達國家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10%~20%。在特色原料藥和專利藥原料藥領域,發達國家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研發費用占原料藥銷售額的比重高達15%,而我國企業的這一比重為3%。
伴隨一系列藥品監管政策的出臺,對原料藥生產企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如新藥品管理法出臺、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原CFDA成為ICH成員、原輔包與藥品實施共同審評審批制度,還有來自歐盟官方和美國FDA對我國原料藥企業的檢查等,這些監管都要求企業更加重視原料藥的產品質量和工藝創新。
特別是原輔包關聯審評審批制度出臺,原料藥企業與制劑企業將抱得更加緊密,原料藥與制劑企業共同研發,共同改進,也將促進原料藥品質和工藝的進步。
因壟斷原料藥 三藥企被罰沒3.2億
原料藥行業,由于行業的限制,部分原料藥只有幾家生產,甚至獨家生產,導致這個行業容易形成壟斷。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有約1500種原料藥,其中50種分別僅有一家企業取得生產資質,44種分別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生產資源被少數企業掌握。
對于原料藥的壟斷,藥企是敢怒不敢言,不僅損害了藥品生產企業的利益,而且,因為成本的增加,必然出廠價提高,最終還是由消費者來承擔。
從撲爾敏、冰醋酸、硝酸甘油、維生素D3、葡萄糖酸鈣等原料藥壟斷行為,隨著國家對原料藥反壟斷調查的執法力度,逐漸地暴露在公眾面前。
▍2018年,爾康罰沒合計達千萬
2018年,湖南爾康制藥全資子公司爾康醫藥經營收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告知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定爾康醫藥經營在中國撲爾敏原料藥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涉嫌實施了以不公平高價銷售商品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責令爾康醫藥經營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239.47萬;罰款847.94萬,罰沒合計達千萬。
▍2020年,三藥企被罰沒3.2億。
2020年4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作出了處罰,因壟斷原料藥,三藥企被罰沒3.2億。
這個案件的調查取證就花了6個月時間,其調查取證過程如同電視劇情曲折,又是謊稱資料被水淹,發生交通事故丟失;又是搶證據、當場撕毀證據,又是拆硬盤、隱匿、轉移,又是刪數據,還打傷了執法人員。
本案情節嚴重、性質惡劣,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本案當事人從重作出處罰(三家公司處罰合計3.255億元):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