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目錄“大換血”后的出局者與入局者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8-7 打印內容
曾在二次集采折戟的二甲雙胍本輪順利進入集采名單,但其“廝殺”也分為幾類。作為我國口服血糖調節藥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藥,二甲雙胍的市場份額占比約19%,2018年度二甲雙胍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實體藥店等銷售終端合計市場規模超過6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二甲雙胍原研藥廠家為瑞士制藥巨頭默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其國內潛在對手約有16家,其中包括華新藥業、石藥集團、正大天晴等國內頭部藥企。
醫保目錄早早留了位置,而這個位置只給“物美價廉”的藥品。
盡管目前無法預測二甲雙胍定價,但在去年底,河北省集采5億片的二甲雙胍口服常釋劑型,最終中標的石藥歐意鹽酸二甲雙胍片(0.5g)每片只有0.043元/片。該價格比其最高限價0.102元/片還要低57.9%。而石藥之所以可以這般壓價是因為其鹽酸二甲雙胍原料為集團自產。
記者聯系石藥集團進行采訪,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除了二甲雙胍,奧美拉唑也被戲稱為“打兇了”的一組。奧美拉唑是消化道用藥的超級大品種,臨床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其全球最高銷售額曾經超過60億美元。
數據顯示,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mg這個品規的產品市場規模在15億元左右,10mg的也有3億元。與二甲雙胍擁有眾多競爭對手的格局不同,奧美拉唑“盤子大、企業少”,當前競爭格局為5進4。據統計,常州四藥制藥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在我國擁有近65%的市場份額。在此次集采中,與常州四藥制藥直接競爭的將有山東羅欣、海南海靈、揚子江及原研阿斯利康。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