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目錄調整,OTC和零售藥店市場或受影響
作者:IQVIA艾昆緯咨詢 來源:IQVIA艾昆緯咨詢 2020-7-24 打印內容
此前,醫保政策曾限制非藥品類在藥店銷售,造成保健品類別2019年的增速下降8%。結合這一案例,IQVIA預測,此番醫保目錄調整方案一旦落地,在未來3-5年將對OTC和零售藥店造成巨大沖擊——OTC藥品分為治療性用藥和預防性用藥,治療性用藥的需求持續存在。對照醫院市場,藥品在今年一季度疫情影響同比增速顯著下降的情況下,治療性用藥依然保持高于市場平均的增幅。如果目錄調整如期落地,這部分OTC的治療需求或回到醫療機構由處方藥替代。盡管隨著處方外流的推進最終依然會流向零售渠道,但是這將經歷一個“顧客先回流醫療機構,主要是社區醫院,之后再返流至藥店和電商”的過程,短期內對OTC和線下零售藥店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參見圖2)
對沖利空的建議
如果醫保的思路從騰籠換鳥進一步過渡到個人賬戶逐步取消,或將給零售藥店帶來更大的沖擊。
個人賬戶本質上是風險自留的強制儲蓄,而非互助共濟性質的醫療保險,無法有效應對老齡化社會保障。為應對疫情后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和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等宏觀環境,政府幫助企業控制成本,持續開展減費降稅,個人賬戶是導致當前職工醫保繳費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今后會逐步調整(直至取消),在此過程中主要考慮的是合理消化個人賬戶的存量問題。
當然,無論政策和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零售渠道都將成為醫藥分業的最終受益者,但這個渠道紅利需要配合服務模式的轉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未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將成為主流,特別是疫情之下凸顯了互聯網診療帶來的藥品零售新機會。零售企業應主動參與提升數字化的患者管理和服務能力。未來,醫藥零售的生意模式將是數據驅動的線上線下融合,批發、零售和互聯網平臺的界限將被打通,并出現依托大連鎖或大平臺的數字商業體。(參見圖3、4)
展望未來三年,OTC市場線上銷售預計年復合增長在16%以上,線下零售(不含O2O)僅增長2-5%, 更加豐富的數字生態化將配合慢病在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和提高免疫力等方向落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