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品種被檢出致癌物 影響大批藥企
作者:賽柏藍 來源:賽柏藍 2020-5-15 打印內容
2、由污染引入的風險
原料藥生產過程中使用了被亞硝胺類雜質污染的物料(起始物料、中間體、溶劑、試劑、催化劑等)可能帶來亞硝胺類雜質的風險。
使用回收的物料亦有引入亞硝胺類雜質的風險。已發現的回收物料被亞硝胺污染的實例包括鄰二甲苯、氯化三丁基錫(用作疊氮化三丁基錫的來源)、N,N-二甲基甲酰胺(DMF)。
在同一生產線生產不同的品種,交叉污染也可能成為引入亞硝胺類雜質的潛在原因。
3、降解產生風險
某些藥物本身會降解產生亞硝胺類雜質,如雷尼替丁在高溫下會產生亞硝胺類雜質。
3.亞硝胺類雜質事件回顧
“纈沙坦事件”始于2018年6月15日,華海藥業在對其纈沙坦原料藥生產工藝進行優化評估的過程中,發現并檢定其中一未知雜質為NDMA,隨后主動向國家藥監局、歐洲藥品管理局、美國FDA等藥品監管機構報告。
隨后在2018年7月5日,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發布召回公告稱,正在審查含有纈沙坦活性物質的藥物。這次審查,是因為華海藥業在提供給歐洲市場的部分纈沙坦制劑的原料藥中意外發現雜質亞硝基二甲胺(NDMA)。
2018年7月29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通知,介紹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纈沙坦原料藥中檢出微量N-亞硝基二甲胺(NDMA)雜質有關情況,并要求有關藥企召回纈沙坦產品。
隨著“纈沙坦事件”開始發酵,華海藥業多次針對此事件發布公告,并稱NDMA雜質是使用公司現行注冊工藝正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微量工藝雜質,公司的工藝變更均經過各國藥監部門批準,在符合法規標準的前提下合規生產。
2019年9月13日,FDA警示在雷尼替丁樣品中檢出NDMA。2020年4月1日,美國FDA在公告中要求,生產商從市場上立即撤回所有處方和OTC雷尼替丁藥品,原因在于FDA已確定有些雷尼替丁產品如果存貯在高于室溫的環境,其中的雜質會隨存儲時間而增加,并且導致消費者暴露于不可接受的雜質水平中。
2020年4月30日,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發布文件,EMA人藥委員會(CHMP)建議停用所有歐盟境內的雷尼替丁藥品,因為出現低水平的NDMA雜質。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諾華、GSK、賽諾菲、梯瓦、瑞迪博士等多家藥企已經對雷尼替丁進行召回。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