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帶量采購的邊界在哪里?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3-20 打印內容
這源于我國文明社會幾千年來在教育和醫療領域的全球實踐經驗——教育和醫療都屬于特殊公共資源,一定要趨于區域間均衡分布。這是關乎區域經濟發展、社會認同、政治穩定的大事。這與我國沿海發展起來后,要搞西部大開發,然后中部崛起,以及東北振興的道理是一樣的。
總結起來,集中采購這種商業模式恰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看似前景廣闊的資本“絞肉機”,由于缺乏更多的經濟和政治動力,不會進一步發展壯大,更不會演化為一個“怪獸”。現在集采仍然傾向于運動式,未來成立類似企業集團采購部之類的組織來專門管理集采的短期可能性不大,較大可能是建立指導性目錄和專家評審機制等延續當前政策。而政府部門的工作,通常在每個時間周期都有不同的重點工作任務。出于階段工作任務的需要,集采近期主要還是聚焦于現有醫保支出占比大的品種,從而最大程度節約醫保費用支出。
4 集采會不會催生一大批藥品的極低價?
不會。只會有少量的標桿。
在集采議價過程中,曝出了降價百分之七八十,單日治療費用在1元以下的明星品種。甚至業內有人開玩笑說:“價格低到議價人員的差旅費都要幾年才能賺回來。”大家擔心的問題是,這會不會催生一批極低價藥品?
答案是不會的。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還可能觸及另一個重大的法律問題:傾銷與反傾銷。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在此舉一個例子。低價是大型企業擠壓競爭對手的利器。在特定治療領域的競爭對手通常在2~3家,至多一二十家。如果某一家通過低價藥品擠掉競爭對手,從而占據該領域,將會損害這一治療領域的長期發展。
而從藥企角度,不盈利或者微利的產品,寧可不生產,更談不上研發。目前的極低價將教育一大批藥企,在投資仿制藥時不再扎堆。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幾年之后極可能出現藥企各管各的“一畝三分地”新局面,即一個企業聚焦數個領域、一種治療方法兩三家藥企,極低價藥品將會是“曇花一現”。在這個時候,集采再難找到低價,自己賠錢去讓他人也賠錢的土豪畢竟有限,還是各賺各的錢比較愉快。
5 集采政策未來會不會無疾而終?
不會,政策會調整完善。
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真理是不存在的。一項政策的科學性,都是有時間和空間范圍的。所以集采政策未來也將面臨調整,從而避免無疾而終。
如前所述,醫藥企業通過一段時間(可能3~5年)的調整,會逐步適應現有的集采政策。集采恰如一門大炮,如果不再有藥品“扎堆”,這門大炮將失去目標。這帶來的是恐慌,而不是催人奮發。此外,當一項政策的靈活度越來越大時,尋租的空間也將越來越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