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加速!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作者: 來源: 2020-12-4 打印內容
基因治療產業或將成為抗體藥物之后未來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方向,我國產業創新活躍度不斷增強,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但同時上游產業鏈核心環節卡脖子現象依然嚴重,亟待突破。
一、基因治療產業鏈發展現狀
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發展時間較短,但發展速度快,企業創新活躍度不斷加強,整體產業鏈完整度不高,目前產品多集中在中游藥物研發領域創新,對產業鏈上游的核心把控不強。
基因治療上游單點形成突破,但整體競爭能力不強。我國基因治療上游產業鏈環節創新較弱,雖有上海和元、北京五加和等基因治療載體研發企業實現創新突破,但在大部分上游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領域國外卡脖子現象嚴重,如培養基、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等核心環節大部分市場仍被國外壟斷。
以培養基為例,基礎培養基、無血清培養基原材料主要是氨基酸、維生素等,要求為藥用級別,國產相關原料在純度方面很難達到要求,主要以進口為主(如Sigma等)。由于進口周期比較長,原材料備貨需3-6個月,大大延長了研發周期。目前國產培養基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發及生產企業基本存在于生物藥研發相對成熟的長三角地區,北京天廣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無血清細胞培養基產品有一定市場。
中游并駕齊驅,產品審批流程相對滯后。據統計我國目前基因治療領域累計企業489家,絕大部分集中在藥物研發領域。我國基因治療領域中游藥物研發企業近年來不斷實現突破,如cart領域的南京傳奇、科濟生物、博生吉、藝妙神州等;基因編輯領域的博雅輯因;溶瘤病毒領域的上海希元、澳元和力等企業均實現臨床及產品研究的突破。同時對于藥物研發的規模化生產能力,目前企業雖加速布局,但整體市場空間尚需時日才能完全釋放。
二、國內基因治療產業發展趨勢
趨勢一:政府成為重要入局者,構建產業生態,服務產業創新。近年以來我國各地政府細胞/基因治療領域創新服務體系布局加速,北京、濟南、深圳、四川等地產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2020年11月16日,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致力于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項目規劃建設用地80畝,規劃建設總建筑面積95200平方米,包括10000平方米全光照智能化溫室、10000平方米快速育種植物工廠及技術平臺實驗大樓、企業孵化基地等。
2020年9月28日,全國首個細胞治療共享產業支撐平臺落戶濟南,細胞治療技術是生物醫藥產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平臺為全國首個集共享實驗室、共享CDMO車間、共享臨床中心為一體的產業支撐體系。細胞產業園將于2022年建成,2023年投入使用。細胞產業園以CDMO(藥物研發生產外包服務)為核心,聚焦CAR-T、CAR-NK等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和再生醫學等前沿領域,著力推進針對腫瘤、自身免疫性、代謝性、神經退行性等疾病的治療技術及藥物的研發與應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