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處方藥“開閘” 提速千億元市場有望重新洗牌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11-20 打印內容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不同于日常消費品,醫療、醫藥仍有其特殊性。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醫療行為、放開處方藥網絡銷售仍十分謹慎。
不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互聯網+醫藥健康已經駛入快車道。《意見稿》對藥品網絡銷售者、銷售范圍、網絡銷售處方藥條件、義務等作出了規定,其中也明確指出,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藥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等國家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不得通過網絡銷售。
“如果政策落地將意味著國家層面明確了網售處方藥合法化,也確認了網上銷售處方藥有兩類企業主體:藥品批發企業和藥品零售企業。”史立臣向記者表示,現有互聯網醫藥平臺基本已經布局了線下實體,新管理辦法讓現有平臺銷售處方藥合法化,會極大地促進線上平臺藥品銷售的爆發式發展。
千億元市場格局
有望重新洗牌
西部證券發布的研報認為,前期政策禁止通過網絡直接銷售處方藥,導致處方藥網售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帶,網絡藥品銷售中存在的不合規問題長期存在,包括無資質的主體違法售藥、違規銷售處方藥、非藥品冒充藥品、配送環節有隱患等等。同時,藥品網絡銷售的虛擬性、隱蔽性、跨地域特點,也導致取證難、處罰難。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藥品網絡銷售的規模卻持續增長。招商銀行研究院發布的研報顯示,醫藥電商是整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2019年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元。
毋庸置疑的是,如若上述《意見稿》落地,將對整個醫藥產業、尤其是醫藥流通產業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米內網數據,2019年我國藥品銷售額近1.8萬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零售藥店渠道達到4196億元,同比增長7.1%。“目前處方藥的主要銷售渠道是醫療機構、診所等。隨著帶量采購的執行,很多藥企將銷售的重點轉向藥店。”史立臣向記者表示,對于藥店而言,相比OTC(非處方)藥物,處方藥的利潤較高。
根據艾昆緯數據預測,隨著醫藥分家的推進,醫療機構的處方藥外流規模約為4000億元-5000億元,其中零售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
“一旦網售處方藥市場打開,則將對現有的線下零售藥店業務產生沖擊。”史立臣認為。
李俊國表示:“線下實體藥店,尤其是零售連鎖藥店近年來一直在擁抱互聯網+,包括開展B2C業務、O2O業務等。”
“應盡快搭建全國藥品網絡銷售信息互通共享平臺,推動電子處方流轉并實現全程監控。依托現有系統,盡快實現國家級監管平臺與各省市監管平臺的互聯互通,并推動擬開展互聯網醫療、藥品網絡銷售的醫療機構、第三方平臺和藥品銷售企業盡快接入平臺,進而實現監管部門、醫療機構、第三方平臺、藥品銷售企業和消費者個人等五位一體的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可考慮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管新體系,即在保留原有線下管理體制的藥品網絡銷售模式的同時,在確保電子處方可有效流轉、有效核銷,全程可追溯、可監管的前提下,有序放開處方藥網絡銷售。”李俊國建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