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值耗材治理加速醫療市場結構調整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11-13 打印內容
隨著高值耗材全國集采的正式落地,作為首個納入國家集采的耗材品種,心臟支架的價格再次重演了藥品集采的下降幅度。不過,集采只是高值耗材改革的重要一步,面向高值耗材的治理將是全方位的,未來發展的趨勢可從2019年發布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中一窺端倪。
2019年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總體要求上,強調“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完善高值醫用耗材全流程監督管理,凈化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環境和醫療服務執業環境,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值醫用耗材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意味著在價格、監管、市場和服務四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治理。
《方案》對高值醫用耗材的監管提出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治理方案,既參照了針對藥品治理的成功經驗,也考慮到了耗材自身的特殊性,通過醫保目錄準入和集采建立醫保支付價來對價格進行動態持續監管,并在生產和流通領域提升監管力度,實行兩票制。同時,針對醫院端的“以耗養醫”,除了提出零差率之外,《方案》強調了對醫療行為的嚴格監管,這將有助于解決只有零差率而無配套措施的挑戰。嚴格監管之外,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和醫保激勵措施來推動醫療行為陽光化也是《方案》的一個重要出發點,這體現了耗材治理也延續了結構化調整的趨勢。
值得注意到是,《方案》特地強調了推動國產耗材提升競爭力,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監管領域將向國產耗材進行傾斜,但這并不意味著國產耗材可以避免嚴格監管,而是延續了和藥品監管相同的思路,鼓勵國內企業創新。
首先,在完善價格機制上,《方案》提出了五點,核心是通過有效的監管鏈條來推動市場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其中,編碼統一和建立高值醫用耗材價格監測和集中采購管理平臺是基礎性的工作,在這一基礎上“建立部門間高值醫用耗材價格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強化購銷價格信息監測”將有助于全國的價格聯動,為耗材價格談判建立基礎。
高值耗材的醫保目錄也將隨藥品一樣開始動態調整并“逐步實施高值醫用耗材醫保準入價格談判,實現以量換價”,這意味著產品目錄和價格都將動態調整,企業原先進入醫保就高枕無憂的時代徹底結束了。這里值得關注的是建立高值醫用耗材產品企業報告制度和建立高值醫用耗材醫保評估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這意味著高值耗材管理將允許企業申報和監管評估相結合的手段,這對企業將形成雙向的壓力,進入醫保不僅僅是降價,還需要考慮多個維度,要有能力說服監管層面,未來市場可能會進一步透明化。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