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醫療器械產業產值全國第一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20-11-6 打印內容
“粵港澳大灣區是默克在中國最重要的戰略區域之一。”6日,默克中國創新中心在進博會上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白皮書》。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孫正潔說,默克中國創新中心將助力大灣區創新生態的發展及合作,加速中國科技創新。
6日上午,西門子醫療在進博會展出全球首款介入機器人——Corindus,這也是該款產品首次在中國展出。Corindus介入機器人能夠幫助醫生通過融合影像指導精確控制導管、導絲、球囊或支架植入物的操作。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肖雄 攝
白皮書從醫療健康、半導體和新型顯示三個行業切入,通過數據與例證展示大灣區的產業優勢,就現有的挑戰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機遇與前景。其中顯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器械產業總產值達到了1254.83億元,占全國的16.67%,位居全國第一。
大灣區產業基礎有獨特優勢
“當時我們去了不同的城市考察,最后決定落戶廣州生物島,現在看來是非常正確的決定。”默克中國創新中心董事總經理、默克中國戰略及轉型副總裁孫正潔說,這一點在白皮書的調研結果中也得到了印證。
白皮書指出,廣東的開放型經濟起點高,很早接觸海外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國內外投資和本地政策互相結合,是這些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而且,區域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研究發現,大灣區具備獨特區位優勢,便于連通港澳和內地進行人、財、物協同運作。”孫正潔介紹,大灣區集中了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科研成果豐富,而且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完善的產業資源,“這些都是大灣區進一步升級產業的優良基礎”。
從細分產業看,在醫療健康產業方面,白皮書指出,大灣區是全國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的重鎮,產業集聚優勢明顯,上下游產業鏈完備,在化藥、生物藥和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以及流通領域具備獨特優勢。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生物藥品領域發展迅猛,知名的龍頭企業如阿斯利康、龍沙、百濟神州、百奧泰、康方生物等都已在粵港澳大灣區進行深入布局。
多個生物醫藥項目在大灣區的迅速發展,也成為這里醫療健康產業優勢的最佳注腳。
根據白皮書,2017年百濟神州生物制藥生產工廠落戶廣州開發區,動工時其美股股價不足40美元一股,到2020年其在美股與港股的市值均近2000億元人民幣。2020年3月,成立僅五年的創新型生物制藥公司諾誠健華成功在香港上市,首日漲幅達27%,研發能力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