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上海落地3個月情況如何?醫院希望擴大采購品種和規模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6-28 打印內容
另一家上海三甲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院針對“4+7”帶量采購也未采取很高壓的態勢,并未規定臨床上必須使用中標藥,但該院通過臨床科室點評、季度醫生大會、月度醫生大會等多個層面,鼓勵醫生首選中標藥,與此同時,醫院也對院內的信息系統進行了調整,將中標藥做好了打星號的信息標記,并將中標藥放在同類同一個通用名的第一位。
雖然上海三甲醫院都做了一系列措施保證“4+7”帶量采購品種能夠順利落地惠及百姓,但受訪者都表示希望“4+7”帶量采購的試點品種和城市范圍能夠進一步推開,惠及更多的患者。
朱惠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4+7”帶量采購“降價帶量”的方式能夠在全國推廣,并且除了目前25個品種藥品之外試點范圍能夠進一步擴大,涉及更多的常用藥,使得藥品為原研藥或一致性評價仿制藥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價格,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夠受益。
另一家上海三甲醫院相關負責人也講到,希望“4+7”帶量采購試點不再局限在這11個城市了,試點范圍全面推廣開,如果不推開勢必就造成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價格差異,形成“價格洼地”,而這樣的價格差異其實造成病人往返開藥,不利于患者的方便。
而6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9重點工作任務吹風會上,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已經表示,將進一步擴大藥品集中采購規模,讓更多的地區、更多藥品參加到集中采購中,從而讓更多患者享受到集中采購的政策福利。
2、完成量后怎么辦?
從醫保局公布的整體采購推進情況和上海等試點城市的情況看,首批“4+7”帶量采購試點25個品種完成承諾采購量的推進情況都在計劃中,但值得注意的是,還有更多試點的政策落地細節需要進一步落實,尤其是承諾60%量之外的市場如何競爭?成為了市場目前關注的焦點問題。
在5月19日舉行的中國醫藥市場百人研究會2019全體大會一次會議上就有業內人士提到,雖然目前國家對于帶量采購中標品種大幅降價后承諾用量,這意味著原來的自營和代理營銷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但在保證用量之外的市場份額如何參與競爭國家醫保局卻還沒有明確規則,這意味著中標藥企在保證用量之外想要獲取更多市場份額仍然需要有自己的市場策略,目前雖然在試點階段各家藥企都還在繼續觀望,但下一步推開,大家一定需要明確相關對策。
而這一問題,在上海試點部分品種中已經有所顯現。某上海三甲醫院院長透露,其院內吉非替尼原研藥易瑞沙在帶量采購落地后兩個月雖然放量明顯,但是從EGFR藥整體在院內的市場變現看,其增長速度卻不及同為EGFR藥的埃克替尼。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