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目錄確立風向標 誰將借勢上岸?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5-10 打印內容
董靖同時強調,近年來,國家對于中藥飲片生產企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每年被收回或吊銷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少于一百家,規范的同時,也加大了企業運行成本;此外,傳統飲片的市場空間被配方顆粒等新型產品不斷擠壓,生存堪憂。此次調整,對于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
對此觀點,安徽醫藥聯盟原會長沈大明也表示贊同。他認為,如果寬松管理,會擠占更多的醫保基金。國家層面從總量上進行控制,對藥企生產資格嚴格把關,對擁有《藥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是利好,意味著“蛋糕”在增長,而對于那些欲進入中藥飲片領域的企業,在審批《藥品生產許可證》方面,無疑加大了難度。
誰進誰出應避免主管裁量權
《方案》還明確了調出原則:藥品目錄內原有的藥品,如已被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應予調出;經專家評審認為存在其他不符合醫保用藥要求和條件的將按程序調出。
對于這樣的原則,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將意味著專家評審組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對此,董靖和沈大明兩位專家一致表示,醫保目錄調入和調出,應在大數據的基礎上盡可能設立客觀條件和標準,避免專家的習慣經驗和認知差異,減少主觀上的裁量權,同時應設立由紀委和企業代表組成的監督組,并設立申訴通道。
此次調整原則上不再新增非處方藥品(OTC),《方案》指出,國際上普遍對此類藥品不予報銷。沈大明表示,這說明國家醫保局對此次醫保目錄的調整是比較謹慎的,但應該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來制訂非處方藥品(OTC)的管理制度,完全照搬國外的做法,顯然是不科學的。董靖則認為,非處方藥品不予報銷,和藥品的屬性以及疾病的等級有關,這樣做是合理的,醫保基金應該用在重大疾病、急救和慢性疾病用藥上。不過,他也表示,隨著國家GDP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比例將逐漸增大,非處方藥的市場前景和潛力還是巨大的。
眾所周知,談判準入是近年來醫保藥品目錄準入方式方面的一個重大創新,2017年和2018年,醫保部門通過談判方式在醫保藥品目錄中分別納入了36個和17個藥品,對于提高參保人員用藥保障水平、保證基金平穩運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方案》將調入分為常規準入和談判準入兩種方式。分別會有哪些產品會納入常規準入或談判準入呢?沈大明分析道,納入談判準入的藥品應該是用量大的產品、特殊產品、進口產品,或者在金額上有明顯增長的產品。董靖則預測,癌癥、血液病及罕見病等治療性藥品和急搶救用藥,納入談判準入的可能性較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