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帶量采購來了?8大城市和42個藥品有望入選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4-19 打印內容
據米內網統計,截至4月10日,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受理號已有249個,涉及品種120個(以藥品名稱計)。根據上述遴選特點,米內網遴選出42個品種(以給藥途徑計),這些品種有望納入第二批國家帶量采購清單。
表1:有可能納入第二批帶量采購的品種
注:帶*號的為首批帶量采購流標品種
(來源:米內網數據庫,數據統計截至4月10日)
從銷售額及競爭格局看,42個品種中有22個在2017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超過10億元,近一半品種在國內市場由原研廠家主導,仿制藥企業替代原研的空間比較大。
在首批帶量采購中,已有企業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注射劑均出現在流傳的清單中,不過在正式文件中不見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注射用頭孢唑林鈉/氯化鈉注射液的“身影”,而注射用阿奇霉素因價格原因未能最終中選,預計在第二批帶量采購中,注射用替莫唑胺、布洛芬注射液、多西他賽注射液、注射用阿奇霉素均有很大幾率入圍。
恒瑞的地氟烷,石藥歐意藥業的頭孢羥氨芐及曲馬多,華海的奈韋拉平,齊魯的昂丹司瓊等均已在國外獲批上市,雖然在2017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不是很高,但也有很大幾率入圍。
以試點城市為支點,價格聯動、全國推廣乃大勢所趨
針對帶量采購,在4月3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還強調了要“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及時全面推開”,這意味著除了試點地區可能擴大、參與品種可能增加外,價格聯動有望加快,帶量采購模式有望在全國推廣。
近期,關于“4+7”中選品種在試點城市與非試點城市價差超過十幾倍的事件在醫藥行業傳的沸沸揚揚,而且在部分生產企業的主動作用下,院外市場甚至出現中標產品價格不降反升的情況,串貨或成為“4+7”帶量采購在執行中的“漏洞”。
對于生產企業來說,低價藥品流到高價區域,將會導致其渠道價格體系混亂,于是有部分中選品種廠家正在商議或已在執行全國市場價格聯動銷售策略,如揚子江藥業的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已在浙江、遼寧、山東、甘肅、陜西等非“4+7”試點城市聯動中標價;而對于醫保部門來說,非試點城市藥品價格較試點城市高,這會導致該城市醫保費用超額支出,如此看來,價格全國聯動是大勢所趨。
4月8日,遼寧省發布通知,該省14個市組成藥品集中采購聯合議價組,負責全省醫療機構藥品集中采購聯合議價工作,雖然根據文件不好判斷是否跟帶量采購有關,但這勢必包含著某種“價格發現”的沖動,此前遼寧省已明確表示,除沈陽、大連外,在滿足采購量、醫保支付政策和藥款結算前提下,鼓勵以市為單位參與試點;而早在“4+7”正式執行之前,福建省就已經明確要全省跟進帶量采購結果;廣東省也于3月發布通知,要求堅持集中帶量采購原則,統籌推動省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臺和廣州、深圳GPO平臺實施價格聯動;另據業內消息,四川也有意跟進帶量采購……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