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真菌”刷屏,抗生素市場趨勢如何?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4-19 打印內容
近日,網上流傳“超級真菌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的文章,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徐英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被美國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在國內發生仍屬個案,沒有集中爆發的案例。而且,耳念珠菌在我國耐藥情況并不嚴重。
而在全球范圍內,已經有幾十個國家檢測到了這種超級真菌。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CDC)官網的數據,截至今年2月,美國總計上報617例患者(確診587例及疑似30例)。全球具體感染的病例數不詳。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普內科主任醫師馬序竹解釋說,所謂的超級真菌俗稱耳念珠菌,學名耳道假絲酵母菌(Candida auris)。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發現,后來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都有發現。
所謂超級真菌,“超級”在哪?馬序竹解釋說:“第一,超級真菌屬于侵襲性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臟、腦等人體重要器官會導致嚴重感染;第二,它常常對多種抗真菌藥耐藥,常用的抗真菌藥有時對它不起作用;第三,它很難識別出來,還有被誤報為其他念珠菌種的可能;第四,它更容易在醫院和老人護理機構等地方傳播,引起醫院內的爆發性流行,導致重癥患者的死亡。
那么,超級真菌為什么會對主流抗真菌藥產生耐藥?馬序竹表示:“目前,醫學界尚未研究清楚。”
國內“限抗令”幾度升級
全球抗生素耐藥性增強,以及超級細菌的出現,已對人類造成了威懾。據報道,2006-2011年美國FDA批準上市的111只新藥中,僅有4只是抗生素;2012-2017年,FDA也僅批準了14種抗生素及復方制劑。其中包括氟喹諾酮類2個,β-內酰胺類復方制劑3個,糖肽類抗生素2個,噁唑酮類1個,抗體類藥物2個,唑類抗真菌藥物3個,氧硼雜戊環類抗真菌藥物1個。
我國也是幾度勒緊抗菌藥頭上的“緊箍咒”。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城市公立醫院使用的抗細菌藥物分為10個亞類類種,其中TOP 5品類分別是頭孢單藥抗生素、碳青霉烯類、頭孢復方制劑、復方半合成青霉素和喹諾酮類藥物。而多次被原國家衛計委列入“限用名單”的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替加環素,市場前景并不樂觀。在日前發布的《關于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國家衛健委又多次提到對這兩類藥物的管理,同時含酶抑制劑復合制劑也遭到點名。
記者了解到,近5年來,在“國家限抗政策”影響下,全身用抗菌藥物使用直線上升的態勢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經過2012-2013年抗生素醫院市場的直線下滑,其增長速度逐漸趨于常態化。原國家衛計委等14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是從國家層面實施綜合治理抗生素的重大舉措。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