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采購”聯動效應顯現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3-21 打印內容
備受業界關注的“4+7”藥品帶量采購政策有望重塑醫藥行業生態。“這可能是‘4+7’帶量采購向全國擴容的一個信號。”3月6日,一位藥企人士告訴記者,國家醫保局組織多地相關負責人召開了建設全國藥品耗材招標采購平臺座談會。從目前情況看,藥品價格確實在下降,藥企應做好應對準備。考慮到國家級招采平臺和各地現有的招采平臺角色如何定位、功能如何劃分等不會一蹴而就,平臺短期難以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4+7”藥品帶量采購聯動效應日趨明顯,多家藥企主動降價。一些研究機構認為,新政對藥企業績的沖擊將在今年下半年顯現。
籌建國家級招采平臺
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此次座談會更多是聽取意見,看下一步如何推進。”此次會議內容包括介紹全國藥械招采平臺建設總體需求方案,聽取各地對總體需求的意見,包括數據、業務功能、監測監管、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數據共享、價格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國家級招采平臺和各地現有的招采平臺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也是座談會的內容之一。建設國家級招采平臺是國家醫保局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為了使“4+7”藥品帶量采購在操作層面順利落地。
據了解,藥品招標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經走過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0年前的探索階段,醫院分散采購為主;第二階段:2000年-2006年的初創階段,以市為單位藥品集中采購;第三階段:2006年-2014年的制度調整階段,以省為單位的藥品集中采購;第四階段:2014年至今的模式創新階段,分類采購,帶量采購,招采合一,量價掛鉤。
一位醫藥行業學者對記者表示,實施“4+7”帶量采購試點,主要是為了減輕醫保負擔。過去傳統的藥品集采模式,難以有效控制住藥價,醫保費用逐年呈上升態勢。試點實現了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基礎上的最低價中標,擠掉中間銷售環節的水分。
不過,華融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張科然對記者表示,全國藥品耗材招標采購平臺的搭建,并不一定意味著耗材馬上降價。由于藥品醫用耗材細分品類多、集中度低,不利于行業管理和規范。搭建國家級采購平臺有利于提升行業集中度。行業將面臨一輪洗牌。
前述醫藥人士則認為,盡管國家級采購平臺在技術層面實現并不難,但全國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需要時間,是“4+7”中選品種全部在國家級招采平臺進行,還是由各地招采平臺自行進行都需要慎重考慮,畢竟目前各地都在摸索自己的模式。
多家藥企主動降價
“4+7”帶量采購成了藥企這兩年談論的焦點。數據顯示,首批“4+7”帶量采購中標品種共25個,價格平均降幅52%,最高達到96%。“其中的兩個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我們公司也有。但我們在上海‘4+7’沒有中標,前期投了很多錢。”國藥集團一位人士稱,而中標的也難以高興,因為價格降得很低,擔心未來的盈利空間。沒中標的,覺得自己的產品進不了醫院,入門券都沒有了。現在看來不確定性很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