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落地 給醫藥業帶來這些影響
作者:醫藥網 來源:醫藥網 2019-2-1 打印內容
“4+7帶量采購”兇猛而來,一切看上去如泰山壓頂,行業激烈反應,人人自危,悲觀情緒不斷蔓延。此情之下,2019年走勢如何?我們研究了24家證券機構的研究報告,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2018年,4+7帶量采購的消息,攪動醫藥界近半年的時間。在帶量采購全面推開、最低價全國聯動的臆想中,悲觀情緒蔓延。
但到了2019年,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
首先,國家層面確定未中標產品仍可采購。根據國務院1月17日發布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采購量為各試點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70%,而剩余用量,仍可采購其他價格適宜的掛網品種。
而對此,上海給出了具體實施方案。
1月17日上午,上海藥事所召集未中標企業進行了通氣會。會議消息顯示,未中標產品根據與中標產品之間的價差,決定降價比例,降價比例分為三檔,分別為10%、20%、30%。這個降價幅度被認為是較為溫和的。
2019年醫藥市場將會如何走?E藥經理人梳理了24家券商的研報,其中逾半數給出了樂觀預測,僅有兩家對部分領域給出悲觀情緒,余下幾家則未亮出明確的態度。
1、達成共識:市場修復、長期趨穩
12月6日,是國家“4+7”帶量采購的投標談判日。
與市場預期相比,藥品競價結果大大降低。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韋降了96%;北京嘉林的阿托伐他汀口服降價幅度超80%,藥企大幅降價競標,不僅超出了諸多醫藥人士的預期,也大大改變了醫藥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
競標后的兩天,醫藥板塊繼續大跌,滬深兩市醫藥板塊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3000億。市值超2000億的恒瑞醫藥當周周五下跌6.82%,兩個交易日內蒸發300億市值。
4+7讓醫藥板塊蒸發數千億,這不是第一次了。
一個月后,國務院、上海市分別發布帶量采購頂層方案和地方細則。各家券商不約而同使用“溫和”來形容這兩份政策。
上海的細則表明,對于未中標品種,不僅留有市場空間,降價幅度也比預期更溫和。
而從這24家券商報告的主題來看,修復和穩定是頻繁出現的關鍵詞。這也大致勾勒出券商機構對2019年的整體判斷:政策穩定推進、悲觀情緒修復。
過半券商達成共識,前期政策出臺之時,市場總體悲觀預期過高,醫藥板塊一片綠地,而隨著國家方案以及各地配套文件的陸續出臺,整體情緒緩和,監管層未來對帶量采購的整體實施力度和節奏均會進行較好把控,政策端對行業的極端影響時期已過,短期內醫藥市場連帶著悲觀情緒,都將得到修復。
而從政策端來看,近期的主要政策變動體現了穩妥推進的主要基調。中信證券認為,從目前的政策趨勢來看,未來國家層面對于集采的頂層設計雖不會轉向,但在執行過程中為保障藥品供給的安全,政策會一步一個腳印式穩妥推進。國務院文件指出藥品價格與集采采購價格差異較大的,可漸進調整支付標準,在2-3年內調整到位。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