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藥品追溯平臺要“翻身”了?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9-21 打印內容
而對于醫院、藥店等經營機構而言,只有追溯信息完善的藥品才能夠安心優先采購和銷售,患者也才能更加信任。據此,衛柏興表示,藥企“應付式”對待出現的概率應該很小。至于其有效性,值得期待。
助力藥品追溯 第三方期待值幾何?
《意見稿》提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可以自建藥品追溯系統,也可以采用第三方技術機構的服務。說到第三方,如今像首營電子資料交換平臺001PT.COM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藥品追溯的強大助力。對此,有人士認為,相比于藥企自建系統,使用第三方平臺更切實可行。溫乙剛表示贊同,并認為原因有三:第一,藥企自建系統成本非常大,對于中型小型企業而言非常困難;第二,即使大型藥企自建系統也很難,因為真正優秀的技術人才非常昂貴并且傳統行業很難聘到;第三,第三方平臺的加入就相當于在藥品追溯過程中為患者增加了一個守門員,幫助政府提高了監管效率。
而對于第三方平臺的出現,衛柏興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說,原電子監管碼要求流通和終端企業逢碼必掃,工作量的增加讓企業叫苦不迭。從這點上來看,原電子監管碼的功能滯后,叫停、淘汰也在情理之中。但目前來看,有的企業還在沿用老的電子監管碼,有的自建信息追溯,現在流通企業和終端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如何在不增加生產、流通、零售終端成本的前提下,保證主管單位時時可監可督,百姓隨時可查可溯,是第三方平臺在方案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如果做不到,追溯的工作很難開展,第三方平臺的期待值也會降低。
未來,第三方平臺能否占據主導地位仍需觀察,但其可以說是實現藥品追溯一個必不可少的路徑。對于第三方平臺參與藥品追溯體系建設將會帶來的作用,溫乙剛提出以下幾點,第一,減輕企業的負擔;第二,幫助企業和監管部門提高效率;第三,可以防止監守自盜,自己監督自己從法律角度看,不太可信,從人性角度看也不太可能;第四,可以使得藥品追溯體系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
衛柏興卻對此表示憂慮:叫停電子監管碼后,藥監局就考慮過以純信息技術企業作為第三方平臺參與追溯體系建設,但是一沒錢,二沒人,三沒技術。第三方平臺參與是專業人做專業的事,互聯網公司與藥品企業無利益來往,可保持其參與的公平性。但藥監局同時要考慮第三方平臺參與后其作為技術服務方,藥品企業購買服務的標準費用如何制定,數據的安全性如何保證等,要出臺對應合理的政策加以監管。
對于第三方平臺,不是說有了平臺便可以參與藥品追溯,還需要藥監部門對其經濟實力、技術能力和道德誠信水準進行考評,符合藥監部門要求,在藥監部門備案的第三方平臺才可以成為藥品追溯的平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