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抗癌藥談判后“以價換量” 催生30億大品種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7-27 打印內容
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工作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武漢先發制人了,近日,湖北省發布《武漢市醫用物資采購管理辦公室關于印發2018年武漢市醫療機構部分進口藥品議價工作方案的通知》,共有24個抗癌藥入選議價目錄,涉及諾華、輝瑞、禮來等外企。前兩批國家談判共有39個品種降價進入醫保,其中有17個為高價抗癌化藥,據米內網數據,除了厄洛替尼,其他16個抗癌化藥在2017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看漲,其中有6個銷售額超過10億元。
全面落實抗癌藥降價
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呼之欲出
抗癌藥短缺、價格昂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全面落實進口抗癌藥降價是今年政府醫藥改革的重點工作。在今年4月和6月,總理兩次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并鼓勵創新藥進口,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藥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藥供應保障。而在影片《我不是藥神》上映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討論后,總理特別批示有關部門,要“急群眾所急”,抓緊落實相關措施,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
事實上,“降價”已經成為近年來抗癌藥的主要關聯詞。2015年10月,16部委(局)組織開展了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為高價抗癌藥降價進入醫保打開通路;2017年7月19日,人社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醫保談判目錄結果,共36個品種入選醫保目錄,其中包括15個高價抗癌化藥。
據新華網報道,7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委托相關學協會召開部分企業溝通會,共10家外資企業和8家內資企業相關代表參加了會議。此次溝通會為抗癌藥醫保談判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悉,新一輪國家醫保談判有了以下變化:一是談判層級變化了,新一輪談判由總理親自拍板;二是談判主體變化了,從人社部轉為國家醫療保障局;三是談判藥品不一樣,從即將過專利期的老藥變為原研新藥。
前兩批17個抗癌化藥降價入醫保
以價換量
價格談判的核心是國家通過醫保資格讓藥企放棄單品利潤率,實現以價換量,總體上來說,談判品種的銷售收入不受降價影響,并能進一步提高。2015年,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工作開啟,共3個品種納入醫保,其中2個為抗癌化藥;2017年,又有36個通過國家藥價談判的藥品被納入新版醫保乙類范圍,其中包括15個高價抗癌化藥。
注:銷售額以產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平均零售價計算
(來源:米內網數據庫)
通過醫保談判的抗癌藥,都有大幅度的降價,鹽酸埃克替尼片、吉非替尼片、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注射用硼替佐米、鹽酸厄洛替尼片、氟維司群注射液、來那度胺膠囊等品種降價幅度均在50%以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