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行藥店分級分類管理 廣東藥品零售行業面臨變局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6-1 打印內容
藥店面臨轉型升級
譚剛分析認為:“在新規面前,中、小型單體藥店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徹底放棄處方藥的銷售,只經營乙類非處方藥和保健品;二是繼續經營處方藥,但必須配備執業藥師。而對于大型連鎖藥店而言,除廣泛布點、完善經營品種外,還需要通過提高專業服務水平來增加自身競爭力。”
“由于三類藥店對人員配置等軟硬件要求較高,提升了藥品零售企業的準入門檻,因此單體藥店多數會轉變為一、二類藥店。”第三方醫藥服務機構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認為,該政策更加利好廣東省內龍頭連鎖藥店的發展。
“藥店分級分類管理后,那些可經營處方藥的藥店,對藥師的能力將有更高的要求。而不能經營處方藥的則需要從其他途徑謀求發展。比如在銷售非處方藥的同時延伸藥事服務。從對患者的健康教育、用藥輔導、藥事服務等角度來延伸和拓展藥店的服務能力。”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解奕炯分析認為,新形勢下市場對零售藥店的新要求是突出服務、強化專業、謀求創新。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在新政策引導下,廣東零售藥店發展將一改以往以商品銷售為主的態勢,轉向由品牌產品與品牌服務雙輪驅動。藥品銷售必須與健康服務相結合,以顧客需求為核心,走服務帶動發展的道路。
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2017年,廣東省商務廳制定頒布的《廣東省藥品流通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藥品流通企業資源整合,提升行業集中度。藥品零售以連鎖經營為主,至2020年,連鎖藥店占全省藥品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骨干企業綜合實力接近國際分銷企業先進水平。
解奕炯認為:“《分級分類管理辦法》的實施,將加速藥品零售行業的兼并重組,便于行業監管。與此同時,市場這只‘無形之手’也將加速零售藥品行業的優勝劣汰,提升行業整體管理水平和運行標準。具體表現為經營上不符合規范的零售企業將面臨淘汰,連鎖企業將進一步關注自身門店的運營質量。”
近年來,廣東省藥品零售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廣東省商務廳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全省藥品批發企業達1570家,零售連鎖企業下轄門店和單體藥店的總量約達5.2萬家,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企業數量略有下降。史立臣認為,隨著《分級分類管理辦法》的實施,未來廣東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還將進一步提升,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譚剛表示,醫藥分開、處方社會化是未來醫藥發展的大方向。藥品零售企業應從提升自身藥學服務能力為切入點,為迎接藥品終端銷售市場重構做好準備。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