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藥2018將迎“變革年”
作者:佚名 來源:醫藥網 2018-2-28 打印內容
2017年當之無愧是中國醫藥領域的政策年,“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后,多項醫藥產業政策相繼出臺。無論從醫政、藥政方面,還是從企業競爭來看,2017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上半年各地醫院陸續取消藥品加成,代表備案、醫院控費、兩票制等政策陸續出臺,這些政策對藥品推廣的影響在下半年已經初現,并將持續到2018年。屆時,國內藥企勢將迎來“變革年”。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化藥市場達1.05萬億元,其中TOP50化藥市場規模超過了3500億元。預測2018年TOP50品類用藥規模有望達到4000億元。在國家公立醫院控費政策和按病種付費的趨勢下,其增長的步伐將有所放緩。
盤點和預測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化學藥用藥總額為1306億元。據2017年前3季度數據顯示,預計2017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化學藥用藥總額為1438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10.03%,增長率提高0.63個百分點。
2017版新《醫保目錄》出臺后,隨著人社部與相關企業的價格談判,36個臨床需要的藥品成功進入《醫保目錄》,從而帶動了醫院用藥金額的增長,在推行 “兩票制”、規范醫藥代表學術推廣活動及加大醫院控費后,抵銷了醫院用藥金額的增長,從而保持了藥品市場的穩健發展。
據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數據顯示,領先的品類分別是抗腫瘤免疫系統用藥、全身抗感染系統用藥、消化代謝系統用藥、血液和造血系統用藥、神經系統用藥和心血管系統用藥,六大品類藥用藥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占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用藥總體規模的84.22%。
醫院用藥TOP50品種
米內網最新發布的2017年前3季度數據顯示,2017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用藥TOP50藥物與上一年有所不同,門檻提升了近10%,預計入圍規模從上一年的5.6億元提高到6億元。重點城市公立醫院TOP50品種用藥總金額達到500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了8.58%。
圖1:2009-2017年中國重點城市公立醫療機構終端TOP50用藥市場(單位:億元)
抗感染類藥物穩中有降
隨著國家衛計委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落實,為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和替加環素提出了管理措施,強化了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管理的要求,抗生素從2010年的高速增長態勢,已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逐漸進入常態化。
數據顯示,2017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用藥TOP50藥物中,抗感染類藥物居于首位,用藥金額為89.08億元,占據TOP50藥物市場的17.81%,同比上一年增長了9.92%。這些抗感染類藥分別是恩替卡韋、美羅培南、伏立康唑、莫西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頭孢哌酮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拉氧頭孢等10個藥品。其中受嚴格管控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美羅培南的增長率為7.66%、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增長率為4.69%,左氧氟沙星同比下降了2.7%,預計2018年抗感染類藥物仍是穩中有降的品種。
上篇:
下篇: